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衡量一部电影成败的标准仍需反思

2014年10月09日 09:45 来源:辽宁日报 参与互动(0)

  十一长假转眼即逝。 7天里,除了全国人民各地游的消息每日吸睛之外,国庆档的票房“神话”也相当有看头。这则“神话”由一高一低两个极端结果组成。前者是《心花路放》,称得上无限风光;后者则是《黄金时代》,实在令人唏嘘。

  截至10月7日的票房结果,《心花路放》累计逾7亿元,而《黄金时代》只有3000多万元,两部电影上映时间仅差一天,但票房数字却是天差地别。在各大电影网站和微博、微信中,对比式评论比比皆是,例如《“黄渤时代”完胜 〈黄金时代〉》、《萧红为什么抵不过黄渤》、《三个黄渤大战一个萧红》、《〈心花路放〉大胜、〈黄金时代〉败北》,等等。

  坦白讲,虽然两部电影的风格不同、目标观众不同,但因为同期上映,且均为备受瞩目的话题之作,最终被放在同一天平上进行数字对比,也算是意料中事。然而,当萧红的名字频繁地与黄渤一起成为标题时,当昔日知识分子沉重的历史命运与当下小人物光怪陆离的生活奇遇被简单类比时,整件事便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令人失笑的荒诞感。

  从电影产量、票房数字、观众热情等多种角度来观察,当下的中国电影无疑正处于一个 “黄金时代”。但是,这个“黄金时代”总是时时呈现出空虚、焦虑、浮躁的状态,身处其中的我们也总是排遣不掉心里那点儿不踏实、不理解和不认同的感觉。

  历时4年,制作费超过7000万元,许鞍华执导,汤唯等明星云集,从商业运作和观众期待的角度来看,这些元素构成了《黄金时代》票房高收的必然性。不过,必然性最终没能实现,《黄金时代》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提早宣布了自己的命运。

  谈及《黄金时代》票房失利的原因,舆论给出多种多样的答案,包括题材、剧情、片长、演员、宣传等,似乎每一个环节都出了问题。“失败”已经成为《黄金时代》脱不去的标签,但更需要反思的问题是:衡量一部电影成败的标准是什么?

  微博上有人说:“《黄金时代》这样的电影混在娱乐电影里厮杀挺可怜的。不过,这样的电影要真卖个几亿也挺可怕的。 ”这句话看似矛盾,却十分恰当地点出了《黄金时代》的尴尬境遇。当有人将《黄金时代》乏人问津的原因归咎于观众不熟悉萧红时,我们真的要反思中国电影市场与中国观众是否已经具备了评价文艺电影的能力和消化文艺电影的空间。

  的确,《黄金时代》并非一部杰作,但是,它的视角、它的书写方式,甚至许鞍华个人的坚持,仍值得我们尊重。在这样一个 “黄金时代”里,《黄金时代》的失落与湮没几乎是注定的,但它是否“失败”或许仍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证明。(记者/王 研)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