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国内编剧导演应向国外剧取长补短

2014年10月24日 09:34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作为全球的电视剧产量大国,中国从2000年产量突破10000集开始,平均每年以近千集的速度持续增长,2012年更是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7000集。

  而据广电总局在2011年公布的一项数据,中国每年电视剧产量和播出比为5∶3,近些年来,电视剧审批数目和已播出数目比为10∶1,从中显示,电视剧虽多但总体品质并不高,存在着严重的跟风、跟题材的现象。

  如果从商业链条来看,这倒也可以理解,毕竟一种题材得到认可之后,跟风而上的片方或者是电视台,能将风险度降低——快速产出粗制滥造的同题材产品,“短平快”地收回投资。在记者多年的采访过程中,许多编剧、导演都会拿审查、市场认可度来说事。同时,记者也注意到,近年也有不少新颖的题材剧异军突起,比如《咱们结婚吧》,再比如《北平无战事》,这些关注新角度的剧集,在市场上也是大受欢迎。

  在最近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百花齐放,是中国文艺界历来的优良传统。中国的编剧、导演们,应该多换位思考,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看英剧、美剧、韩剧。取其长、补己短,电视剧的风格才能更多元。(任翔)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