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张一白:网剧的热播是电影最好的助力(图)

2014年11月13日 10:4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彭于晏和倪妮(右)担任影片男女主角。

张一白。

  《匆匆那年》还没上映,电影同名主题曲就先火了一把。

  这首由王菲献唱的原创歌曲,在161小时里播放量达到2500万次,且依旧保持飙升势头,稳居“年度金曲”宝座。主题曲的热度也带动了网友对电影的期待:影片电影票预售单日卖出超10万张,刷新国内社交平台预售纪录。南方日报记者日前独家专访了这位被称作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张一白。

  电影《匆匆那年》即将在12月12日贺岁档与观众见面,片中,主演彭于晏、倪妮、郑恺、魏晨、张子萱将一起演绎一段属于“80”后的青春故事,讲述了五个“80后”死党从高中起,跨越十五年的青春、记忆与友情。

  事实上,近几年,不乏有关于青春的电影上映,并赢得不错的票房成绩,在张一白看来,《匆匆那年》填补的是80后青春的空白。“60后有《中国合伙人》,70后有《致青春》,90后有《小时代》,但还没有一部电影集中地展现正值而立之年的80后的青春和爱情。”张一白坦言,此番将镜头对准“80后”的青春,除了因为对那个年代怀有特殊情愫,更重要的是因为对《匆匆那年》这本小说的喜爱。

  影片来源于“80后”作家九夜茴的同名小说。小说最初在网上流行,2008年出版后风靡一时。今夏,由这本小说改编的网络剧赢得了极高的人气。而今电影版进入上映倒计时,张一白难掩兴奋,“网剧的热播是电影最好的助力,说明‘匆匆那年’这四个字很火。”

  张一白被外界誉为国内青春爱情片的教父级人物。其实刚开始拍《匆匆那年》时,身为“60后”的他一度很纠结,并不断自问:“就我这个年龄来说,我怎么还在拍这样的戏?”毕竟像当年《开往春天的地铁》这样的电影,张一白拍的都是与他当时的年龄、生活状态相似的东西,而《匆匆那年》中发生的故事与他本人差距太大。他现在想开了,“每个人都经历过自己情感懵懂的时刻,每个人都经历过情感的挫折,人的情感是共通的。”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刘长欣

  新作

  我觉得我很擅长学习

  南方日报:这不是你第一次与王菲合作了,这次怎么会想到邀请王菲来唱主题曲?

  张一白:《匆匆那年》是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他们一班高中死党缅怀青春并重新认识自己的故事,我希望在片子结束的时候,用女声唱出女主角方茴这些年的感触,这首歌的出现应该是一种心灵的呼应。而在我心目中,只有王菲空灵的声音才可以唱出那份忧伤又伴着美好的细腻情感,所以就大胆地再次邀请她来演唱。

  南方日报:据说你在看《匆匆那年》剧本时都看哭了,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张一白:其实看小说时我已经被打动了。他们一帮人在经历了大学时代之后,在一顿饭后纷纷离席,瞬间,所有的情感都爆发了,失败与困顿也在同时迸发出来。目前来看,这部电影也是我花了很大工夫来拍的。

  南方日报:原著的故事毕竟发生在北京,为何会选择让彭于晏来演陈寻呢?

  张一白:这个电影我觉得是拍给更多人看的,不是拍给北京人看的。我一开始就觉得这个故事不能太“京片儿”,普通话字正腔圆就行了吧。在这一点上彭于晏下了很大功夫,而且也做得很好,他情感的表达方式和大陆都一样。我在现场看他们年轻人聊天,发现他们在那个年代玩的几乎都一样,那时候都流行《灌篮高手》。我觉得情感是共通的,我还是“60后”呢,那你说对于“80后”的情感我该怎么面对呢?每个人都经历过自己情感懵懂的时刻,每个人都经历过情感的挫折,这是共通的。

  南方日报:这次你不把工作人员明确地分成原作、编剧、导演这些工种,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张一白:我们的编剧是两个85后的小朋友,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的,其中有个男孩是我看着长大的,我考到北京时,他刚出生。小两口挺勤奋挺有才华。九夜茴也深深地爱着她那本小说,我觉得就让她一起来参与这个工作呗,我们经常发生争论,九夜茴一急了就说“我要代表我的千万读者”,我就说“好吧,你就代表你的千万读者”。这是一个互相说服对方,我觉得我是个很擅长学习的导演。

  改编

  不能说网络文学都是糟粕

  南方日报:除了这部《匆匆那年》,之前你还监制过网络小说改编的《杜拉拉升职记》,是什么让你选择从网络文学里寻找灵感?

  张一白:网络小说的好处是你对读者的了解是直接的,你甚至知道什么样的人在读你的书,不像传统小说卖出去后不知道谁在读。实践证明了故事是好故事,它是吸引人的。说穿了,它已经奠定了观众人群,它的读者是有可能转化成观众的。当年我们决定拍《杜拉拉升职记》时就发现大街上到处都是这本书,我拿着招商PPT去各个公司谈,各个主管、总监都知道这本小说。至少不用做广告了,就和《匆匆那年》一样。

  南方日报:网络文学改编成电影已经成为一个现象了,可是也会有很多人说,传统文学格调高一点。

  张一白:我有我的看法。电影作为新的艺术形式,自产生以来,对文学和别的艺术门类的依赖性都很强,尤其是对文学,很多优秀电影都改编自小说。张艺谋最成功的作品不都是从小说改编而来吗?甭管《匆匆那年》还是《致青春》,不都是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吗?

  另外我认为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对立也是很虚无的问题。无非是载体不一样,呈现在网络上的文字也有垃圾,但中间必然有经典,不能说印在纸上的就一定是优秀的,不能说网络文学天生就有原罪。我觉得把文学分等级就如同把电影分成艺术片和商业片,认为艺术片就高级,商业片就是低级,分三六九等我觉得本身就是荒唐的。

  创作

  追求作品让大众喜欢

  南方日报:8年前你在受访时说,你的目标是拍出5部风格故事类型各不同的作品,现在这个目标达成了吗?

  张一白:我会说出这样的话啊?那时候我年少轻狂,那是“匆匆那年”的事情了。现在都“匆匆这年”了,肯定要换别的说法。

  南方日报:“别的说法”是怎样的?

  张一白:作品有人喜欢就行了。

  南方日报:为什么有这样的转变?

  张一白:电影是大众娱乐的艺术,如果没人喜欢,这电影拍了给谁看?我总不能天天组织人来我们家看碟,告诉人家我拍了一个特牛的电影。我已经过了不断告诉别人我怎样、不断去辩解的那种阶段了,就是靠作品说话。

  南方日报:这次拍《匆匆那年》别人都说你这是回归青春题材,以后在电影方面有什么规划?

  张一白:其实我根本没规划。去年9月份之前,我都不知道我要拍《匆匆那年》。还是随波逐流吧,碰到一个好故事,让我感动的故事,打动我的故事,我就拍吧。

  南方日报:什么样的故事能打动你?

  张一白:我也不知道,看命运,看邂逅。你不知道在哪个拐角处,那个故事就在等着你。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