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剧版《红高粱》遭遇“差评” 系赶工之作(图)

2014年11月18日 18:04 来源:楚天金报 参与互动(0)

  昨晚,继《北平无战事》之后最受关注的电视剧《红高粱》终于落幕。在过去的大半个月时间里,该剧收视高开高走,四大卫视齐齐都跑进收视榜前五席,刷新了今年以来电视剧播出的纪录。然而,“莫言+郑晓龙+周迅”的招牌作品,却在圈内遭遇“差评”。

  高收视下的争议:

  一出俗套的婚恋宫斗剧?

  热播剧目哪家强?各大卫视《红高粱》!

  由山东卫视出品的这部电视剧《红高粱》,在山东、北京、浙江、东方四家卫视首播的10月27日当晚,北京、山东两家卫视就收视双双破一,前晚,北京卫视《红高粱》的收视更直接破二——对于一部四家同步播出的电视剧来说,这一成绩实在令人咂舌。单从收视表现来说,《红高粱》堪称2014年迄今最热剧目,绝无争议。

  然而,口碑争议却一直伴随着这部作品。作家肖复兴尖锐指出,这成了一出俗套的婚恋宫斗剧:“剧版《红高粱》基本上回避了抗日历史尤其是民间抗战史的深入,或显现出对于历史再现的力不从心,退到轻车熟路的现代剧和宫廷剧的老路上,小说中那一段历史的悲壮色彩多少也被消解,这恐怕是此剧最大的遗憾。”

  肖复兴的观点引来许多业内人士的共鸣。小说《红高粱》更适合改编电影。改编成通俗化的电视剧,且是长达60集的“规模”,使得其不得不填充人物和情节,而这些内容基本是朝着四个方向编织:抗日、剿匪、内斗和三角恋,而这些非小说本来的精神,只不过是现代流行俗套电视剧的杂糅和翻版。

  不是那口“高粱酒”:

  仓促出品的一部赶工作品

  高企的收视可以证明,《红高粱》尚算一部符合大众期望的作品,堪称抗日题材中的佳作,周迅和朱亚文出演的“我奶奶”和“我爷爷”,激情而充满血性,尤其是周迅,用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精准呈现了一场戏份,却最终让观众难以拼凑出一个经典的九儿。

  究其原因,这本就是一个十分仓促的项目:2012年10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3年3月,山东卫视拿到《红高粱》电视剧改编权;1个月后,剧本大纲出炉,4个月剧本完成;2013年9月开机;2014年1月杀青。

  对于这事,导演郑晓龙并不回避:“最遗憾的就是时间太仓促,有些逻辑问题和人物关系都是在拍摄现场改的。”这无疑打破了郑晓龙原有的创作规律,“60集的剧本只有4个月创作时间,相当于2天写1集。开拍前一个星期,我因为改剧本3个整夜都没睡觉。拍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情节逻辑不对,有些情节冲突不够精彩,这都得现场想办法修改,我每天累得脑子跟糨糊似的”。

  该剧开拍时,由于高粱只有一个月的成熟期,剧组必须“快马加鞭”。同理,一部匆忙创作、匆忙开机的作品,哪里又能酝酿出陈年高粱酒的醇香呢?(记者任宝华)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