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太平轮》:吴宇森的又一次触礁

2014年12月11日 10:26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太平轮(上)》电影海报

  像《赤壁》一样,吴宇森把《太平轮》又分成了上下两部。目的很明显,上半部负责铺垫,是一部标准的人物前传,对电影中的三组人物做了细致的交代,叙事与基调都比较平缓。下半部负责爆发,是观众情绪的宣泄口。一部是战争戏,一部是灾难戏。但事实上,这两种类型都不是吴宇森最擅长的。

  电影的上集与太平轮并无多大关系,在片中仅出现了一次,表现的主体是带有社会学视角的人物群像素描,吴宇森用两组人物,即雷义方与周蕴芬、佟大庆与于真,前者是国民党上层社会的代表,后者是底层民众的缩影,通过这两条线索把大陆从1945年到1948年这三年的社会变迁表现出来,是一种非常宏大的史诗叙事。而严泽坤与志村雅子,则是日本与台湾的关系的隐喻,又是一种国际化的视角。波诡云谲的时代背景,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太平轮(上)》承载了吴宇森太多关于历史、社会、人性的思考与诉求。

  纵观整部影片,《太平轮(上)》的价值首先在于它对国产商业大片范式的确立。从电影最终呈现来看,无论是摄影、美术还是特效,在技术层面上都非常精良。近几年,国产电影市场出现一种趋势,高成本的大制作数量锐减,而中小成本的影片成为主流。《太平轮(上)》无疑是今年“航母”级别的商业大片,吴宇森开阔的宏观视角,对大场面气势磅礴的表现能力,让电影真正呈现出一种大片的气息。作为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最成功的类型片导演之一,在好莱坞式商业大片的历练后,他的回归为华语电影树立了新的标杆。比如《赤壁》,至少在古装商业大片的制作理念与技术上都有提升。这部电影中的战争场面,水准并不比《风语者》差,而对上流社会氛围营造与场面调度上,准确而富有时代感。如果说以前是吴宇森将暴力美学带进好莱坞,而现在则是将西方电影语言范式带入华语电影,进而提升国产电影在商业大片制作上的水准。

  其次是对传统战争电影叙事模式的突破。《太平轮(上)》选取雷义方为代表的国军为主要表现对象,这一次,国军处于守势,共军处于攻势。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是作为失败者在崩塌边缘的苦苦挣扎,寄予了深刻的反战思想。无论是前方战场上的血腥残酷,还是后方底层百姓的生存困境,电影中的所有人物,不分阶级、阵营、国界,无一例外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太平轮(上)》延续了《风语者》中那种跨越种族的反战思维。

  但是和《风语者》一样,《太平轮(上)》的市场表现同样差强人意,与它的制作量级严重不符。主要的问题有两点。首先在于散点叙事与商业大片定位的矛盾。电影的主干是雷义方等三组人物裹挟于历史洪流下的多舛命运,但是实际上又有很多附加的枝干人物。格局过于庞大,但是缺少核心主线,观众容易失去焦点。而商业大片的叙事追求的应该是直接有效,所以纵使电影在技术上做得非常完美,但却没有清晰有力的情感线索。第二,情绪与节奏的缓慢,导致电影整体基调过于沉重,与电影的档期不符。这几年贺岁档出现的关于战争与灾难的电影,几乎都成为导演的滑铁卢,《太平轮(上)》主打战争与灾难,同样是对民族伤痛记忆的展示。电影中仅有佟大庆这条线相对轻松,也最讨喜,可事实上,就如何表现战争戏来说,一味的沉重与压抑反而不如悲喜结合更有张力。

  在我看来,《太平轮(上)》是一部在叙事上传统、在价值观上现代的商业巨制,它非常像上世纪40年代的《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超越意识形态的叙事。它将华语商业大片提升到新的高度,关注的是战乱之中人性的善与美,在手法上时而有高度还原的现实主义,时而又出现不合时宜的个人浪漫主义,两者的矛盾造成影片节奏滞缓冗长。同时对人物性格、对时代的悲剧都没有深入的探究与表现,让观众的审美期待落空,与商业大片的定位不符,注定又是吴宇森的一次触礁。  胡祥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