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民间版“儿童影视分级制”具有参考意义

2014年12月23日 14: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南京12月23日电 题:民间版“儿童影视分级制”具有参考意义

  作者 钱兆成

  据中国广播网报道,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博士陆宇斐发布了中国儿童影视剧分级标准(1.0版本),被媒体称为我国首个民间儿童影视剧分级标准,它将儿童影视剧分为五级,根据这个标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麦兜响当当》、《爸爸去哪儿》为TV-K级,适合两岁到六岁的孩子看,而《喜羊羊与灰太狼》被评为TV-G级,适合六到七岁的孩子看,《熊出没》为TV-PG级,适合10岁以上的孩子看。

  坊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则小幽默:观看《喜洋洋与灰太狼》长大的一代,需要在平底锅上标注“严谨敲打人脑,危险”字样,这是因为见多了红太狼拿起平底锅敲打灰太狼的孩子们,会模仿动画中人物的动作,敲打小伙伴的头部。

  这则小幽默除了让人莞尔之外,更揭示这样一个现实:在影像文化泛滥的今天,电视屏幕上的形象已经成为儿童重要的模仿对象,电视中的暴力内容给受众尤其是尚未定型的青少年受众树立了示范,令他们模仿。

  一系列事实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个论断:某儿童模仿《还珠格格》小燕子“自杀”镜头,结果因窒息不幸死亡;某地两个孩子模仿《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情节,将另一个小伙伴绑在树上用火点燃,结果烧成重伤。

  而这些事实归结到一个问题:我国影视分级制一直没有出台,导致所有公开上映的影视剧,都是不分受众群体,儿童与成年人混杂在一起观看。而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无法分清真实与虚幻,道德判断与分析能力也不足,常看暴力节目可能会误以为使用暴力是正当的行为和手段。

  影视剧等公共文化产品对未成年人心智的影响,实在不可不警觉。对此,西方发达国家的影视普遍采用了分级制来平衡可能对未成年人产生的不利影响。其中做法,理应成为我们的借鉴。引发烧伤悲剧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片,按照西方国家的标准就存在着虚幻暴力(FantasyViolence)。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这里也应当马上实行公共文化产品分级制,照搬他国制度显然不适合我国国情。民间版儿童影视分级标准的发布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笔者以为中国版的儿童影视分级必须结合中国国情,依据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

  分级或者分类一是按中国少年儿童的生理年龄段为类别,二是以是否涉及凶杀、暴力、恐怖、性爱等有损未成年人健康的内容为标准,从而对各类儿童影片进行管理。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