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综艺电影引业界激论:是畸形粉丝经济还是创新?

2015年02月12日 15:11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

  从去年到今年,综艺电影抢滩贺岁档引发了电影界的不小震动。近日冯小刚连续放炮,指责综艺电影破坏市场平衡,“不是尊重观众,而是尊重人民币”。没想到,《人民日报》却发表评论反驳,认为综艺电影的成功只因符合市场规律,而中国导演们更应反思为何观众不买他们的账。双方你来我往,圈内人士也纷纷加入战团发表不同意见。

  去年春节档,《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票房直逼7亿元。今年,又有《爸爸去哪儿2》、《爸爸的假期》、《奔跑吧!兄弟》等综艺电影抢滩春节排期,其中率先上映的《奔跑吧!兄弟》票房已逼近4亿元。电影导演们看不下去了,作为观众的你,选择看,还是不看?

  第1炮

  “综艺电影影响恶劣,让电影人心凉”

  冯小刚日前在浙江卫视《我看你有戏》当评委,点评选手时顺便把综艺电影给骂了。他认为,综艺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将导致没有制片人会愿意投资严肃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电影”。

  这场炮轰缘于冯小刚在点评一组表演选手时的有感而发。这些选手多年苦练,浑身是伤,冯小刚表示电影界同仁应当向他们学习,不能给观众们留下“只要颜值高,不努力也能红的感觉”。随后他话锋一转,将矛头指向综艺电影,说这种电影“六天就拍摄完成,还获得很高的票房,让电影人觉得心凉”。

  反驳:“拍出好电影,观众自然买账”

  冯小刚放炮后,《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反驳道:“综艺电影能够获得市场认可,自有其道理。”

  评论认为,综艺节目长达半年的热身,明星话题效应的发酵,积累了大量人气,有着天然的观众基础。更何况,综艺电影沿用综艺节目的叙事和制作方式,周期短、投入小,在投资回报率上有着天然优势。另一方面,当今电影市场类型单一,跟风严重,创意欠奉,观众与其去当“小白鼠”,还不如选择有一定品质保证的综艺电影。

  最后,评论尖锐指出:“当综艺节目都能打败电影,电影人或许更应该回过头来扪心自问:我拍的电影,为什么观众不买账?”“不要低估了观众的智商和欣赏水准,拍出好电影,观众自然会买账。”

  第2炮

  “谈什么尊重观众,尊重人民币吧”

  冯小刚听了《人民日报》的评论,当即又发表了一通新论:“如果说态度决定一切的话,那么五天六天拍一部电影,从态度上来说就已经失了诚意,还谈什么尊重观众,尊重人民币吧。”

  冯小刚还反驳了综艺电影是一种“创新”的论调:“这让我想起另一项中国式创新,那就是高速路收费站播放的电子声录音:‘你好,谢谢,再见。’本来人说的话,为了图省事改成机器说了,听着那叫一个拧巴。还有朋友认为观众爱看就是硬道理,这一点我也不敢苟同,试想,如果NBA宣布每场比赛允许上两名足球运动员可以用脚传球的话,我相信也会有不少观众捧场,上座率也不会低,但那确实不是篮球比赛了。”

  反驳:“小瞧综艺电影,是乌鸦说猪黑”

  针对冯小刚的再次放炮,《人民日报》再发评论,逐条反驳冯小刚的讽刺。

  评论首先认为,“综艺电影会断掉电影的根”是个伪命题,每年大火的综艺节目数量有限,拍成电影后能火的更少,对电影市场产生不了太大冲击。第二,“尊重人民币”是一种混淆视听,“不管是综艺电影,还是非综艺电影,都是文化产业,都得尊重人民币。你冯导演的贺岁片不尊重人民币吗?追求利润和严肃的创作态度,怎么就成了对立关系了呢?”评论还举例说,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就是用一个星期拍成的。第三,商业片导演瞧不上综艺电影,有“乌鸦说猪黑”的嫌疑。

  第3炮

  “苍蝇要不了命,但很恶心”

  对于《人民日报》的第二轮反驳,冯小刚昨日再次发表“反反驳”。他将综艺电影比作苍蝇,“一只苍蝇飞进嘴里要不了人的命,但很恶心,得吐了,不能咽了”。

  对于评论中所说“电影导演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自己把电影拍好”,冯小刚反问:“中国电影市场的迅猛发展是不是和中国电影导演们的不懈努力分不开的?今天能和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市场上分庭抗礼,是我们这些导演在逆境中奋斗十余载打开的局面,绝不是所谓的综艺电影,我们当然有义务和权力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冯小刚还举例说,吴镇宇虽然参加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但被邀请参加大电影拍摄时,他拒绝了。“他对电影是有敬重的,心里头有一把尺子。我对这样的电影人是敬重的。”

  正方 综艺电影存在即合理

  “我觉得‘存在即合理’。作为电影人,不能排斥市场出现的新现象,当然也不能以投机的行为去伤害观众对华语片的信任。我们要利用好这些资源,用精良的剧本和班底,拍出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和观众喜爱的大电影。”

  ——《爸爸的假期》出品方博纳影业总裁于冬

  “综艺节目转化的电影不会成为电影创作主流。”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执行总裁王中磊

  “观众的存在才让电影有了意义,永远要对观众给予尊重,不指手画脚,因为电影人不能代表观众。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出现了一些不同类型电影,允许多种多样的东西存在,是一种良性的市场表现。”

  ——《奔跑吧!兄弟》联合制片人陈洪伟

  反方 电影莫成为资本的假面舞会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电影产业整体破产,是一群有责任感的导演组织起来四处融资转向商业片创作实践,开创了今天大好局面,必须维护广大导演群体的理想与利益。职业协会必须发出声音,并知会主管部门,不能在沉默中尽丧职业性。”

  ——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何平

  “和冯小刚一样对综艺电影感到困惑的业内同行不在少数。如果以商业为目的,那么一切都要服从票房的标准,哪怕不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也必须破旧立新?如果电影成了资本的假面舞会,那么我们就将失去电影。”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

  “电影就是电影,综艺就是综艺。带着急功近利的赚钱冲动,综艺节目大举进入电影业,以强大的力量渗透到电影创作和生产的各个环节,赢得了令人咋舌的高票房。这一粉丝经济催生的畸形儿是对中国电影的莫大伤害和讽刺,再次拉低了国产电影的水准。”

  ——导演车径行

  “这类综艺剪辑片放映可以,但需打入另册,不准冠‘电影’两字误导观众,更不准冒充故事片欺骗观众,更明确应叫它电视纪录片。红萝卜岂能冒充红蜡烛!挣钱不挣难以管它,但必须正名。”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 记者 李丽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