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如懿传》单集售卖破1500万 郑晓龙:IP成险地

2016年03月09日 14:45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 

  自2015年开始,“影视IP”一词就被各家影视公司热炒,同时资本市场助力“IP热潮”,选择投资也是“无IP不投”,让影视公司纷纷购入大量网络小说版权,当作救命稻草,使得网络版权费虚高不下。

  昨天,“IP剧”《如懿传》落户江苏、东方两家卫视,网络版权更是以900万一集落户腾讯视频,使得该剧成为中国首部首轮售卖单集破1500万元的剧作。如果以片长90集算,总售价将达13.5亿元,再加上二、三轮和海外版权售卖,这部剧的最终销售额会超过15亿元,这也使得该剧未拍先火。

  但市场一方面对IP热炒,另一方面影视专家却一直认为“IP热”是个伪命题。

  数据泼冷水

  IP剧形式大于内容

  收视表现并不理想

  一方面IP题材受到电视公司的追捧,另一方面IP剧上星播出表现并不理想,以东方卫视梦想剧场为例,2015年播出的18部电视剧中,IP剧占比44%,但收视表现并不理想。资深电视剧宣传张雅直言:“与IP市场较高的出价相比,IP剧的收视并没有在日播剧场中表现明显,可以说IP剧形式大于内容。”

  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谈到当前热门“IP”资源遭遇影视剧市场的疯狂掠夺,市场上的“IP”抢夺已接近85%。然而火热的表象之下已经出现了题材重复的问题:探险盗墓、升级打怪、玄幻魔幻等曾经新颖的题材迅速沦为新的俗套。“IP”市场纷繁复杂,影视制作公司和各播出平台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题。

  制片人、编剧白一骢分享了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现象:现在一些所谓的IP的价格放到去年、前年都是顶级“IP”的价格,但是那些内容我都不知道、没听过,我觉得有些是不值的,真正好的“IP”太少。未来有可能出现“IP”的过度开采,但是真正优的“IP”还是会发光,最终都是内容决定的。

  业内泼冷水 郑晓龙:IP这个事是个伪命题

  在IP如火如荼的今天,郑晓龙认为:“其实我觉得IP这个事是个伪命题,我到现在都对这个事产生怀疑,我觉得现在的IP通常被设定在一个具体的内容上,就是说是网文,就是网络小说或者是网络文学。但是它用了IP这个词,其实IP是知识产权,网络文章只是知识产权的一部分,所以说我觉得把它当作整个IP是有问题的。”

  对于现在影视公司口中所称的“大IP”到底有多少人气,记者采访了资深电视剧评论员丁晓晨,她直言:“为了闹清楚IP网文背后的点击量,我特意上网络论坛去查了一下,热门IP在图书网站仅有100万的点击量,对于中国拥有6亿网民的今天来说,这100万可谓杯水车薪,不值得一提。”

  不仅大IP在不停烧钱,很多年轻影视公司买了IP也有拍不成影视作品的可能性。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直言:“市场的IP恐慌中,业界手忙脚乱之中,将IP影视化解读为神器其实是误区。IP能否从文字转化成为图像,化成具有戏剧性文化产品真的存在风险。”

  新丽传媒副总裁、新丽电视总裁黄澜引用了王磊卿主任发言中提到的四个“C”。即:“Common”——具有普遍可接受的主流价值观,具有在全人群中传播的潜力;“Creativity”——故事创意和题材类型具有市场领先价值和创新价值;“Conversion”——具有将文字描写转化为荧屏影像的切实可行性;“Complication”——具有人性深度、跌宕起伏的戏剧性。她认为,在这样的标准之下,可供筛选的范围就缩小了很多。同时她也提出:“当风潮来到的时候,我们应该找一个正面的价值。一部好的电视剧往往是它的思想高度决定了大部分格局,最重要的还是引领,然后再是迎合。”

  文/记者 王磊

【编辑:李萌】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