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工人日报:《大鱼海棠》触动了哪根筋?

2016年07月18日 09:41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大鱼和海棠之间有什么关系?还真不知道。动画片《大鱼海棠》似乎是想说明它们之间的关联,然而导演可能没有从“梦”中醒来,忘记了要说的事儿。

  据导演说,初始的电影萌芽来源于一个梦,然后,用“逍遥游”的意象,以及声称的中国神话等元素乱七八糟地就涂抹在银幕上了,结果收获了一堆责难。可是众多的观影人并不把专家的“拍砖”当回事,这一来问题就摆在那里了:好的票房和差的评价之间是怎么回事?

  您看看,俺也把大鱼和海棠之间的关系忘掉了,干脆来絮叨一下好与坏的“乱象”。

  故事很简单,讲述的是救赎与报恩:椿为回报救命恩主鲲而守护和舍生的过程。对,就是这个过程,“模仿”被高人看出来了,动画片嘛,其实也无所谓,关键是这个过程被认为充斥了太多混乱的东西,于是干净并且精美的画面沦为皮囊,“内部溃烂”加冕。如此等等。

  其实种种蔑视的观点阐述的都是电影或者动画片自身的问题,这是电影人的事儿,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观众“上当受骗”?

  先来看列举《大圣归来》的观点,评论家觉得“大圣”那样的故事才有韵味,面对关联性不足、逻辑关系有点扯的《大鱼海棠》让人困扰。这有点奇怪,难道孙猴子不是非逻辑、无厘头的产物吗?因为我们先入为主地设定了妖魔鬼怪的合理性,坦然接受就是合理的?

  更吊诡的是,既然我们能够接受周星驰《美人鱼》的胡思乱想,为什么不能接受大鱼海棠的“疯狂”?既然白痴的人鱼表演和拙劣的自残都可以传播环保理念,那就甭管大鱼和海棠搞什么鬼了:故事的编撰者、剧本的写作者,当然还有随性拼凑电影画面和故事的导演,他们可能只是想演绎舍己为人的情感操守、美好的人生感悟-——那些零散无序的 “点”不是真的有人为之感动吗?

  客观说,被骂也是咎由自取,比如一个死了的“树”出手就解决的“大洪水”,一帮活生生的大仙却束手无策,这不免让人疑惑,导演先生的大脑是不是一直在沉睡——虽然人醒着呢。

  无需挑剔的眼镜,《大鱼海棠》呈现的确实是胡乱拼凑的碎片,尽管那个仙如凡人,东拉西扯的梦幻世界,充满了众多应该说还是很美的背景图片。

  虽然如此,电影还是可以看的。别再拿电影该是什么样来做说词,电影的背后是什么,比如摄影、构图,甚至蒙太奇之类的技术标准之类,专家最好自己闷家里体验,至于故事讲述的逻辑合理性,也该暂停一下:电影被资本选择操控很久了,如果一定要用一个标准来述说就太奢侈了。

  或者我们可以来看一下那些超凡脱俗的视界。比如三两个成年或未成年的乡民娱乐之间就把一堆日本鬼子收拾了的作品,貌似逻辑清晰,实际上完全颠覆了人可以理解的准则:理解它就无法相信艰难的八年抗战。还有那些生活中不容易碰到,影视画面中却无处不在的圣袍影像。这些算是现实的吧,还有非现实的演义,如神奇的修仙、穿越以及官府、宫墙内的虚幻图景,后生们如果脑子还没乱的话,一定也分化了:或者延续有序的故事叙说,或者随性看待碎片化的生活。

  事实上,碎片化也是现实的景象,就像那些收藏瓷器的大师们,尽管面对一堆精美的碎片,尽管无法将之拼凑成型,但仍旧宝贝一样玩味不倦。

  从这个角度讲,且不管灵魂是不是鱼,显然“灵魂”需要长大,这和大鱼、海棠无关,但好像和你我有关。

【编辑:尹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