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娘道》高收视低评分引热议 “苦情戏”已经过时了?

2018年10月16日 09:41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 

  电视剧《娘道》高收视低评分引发热议

  “苦情戏”过时了?不仅是代际审美有落差

  ■本报记者 张祯希

  最近,电视剧《娘道》的遭遇,撕开一道代际审美差异的口子。

  这部在两大卫视平台黄金档播出的作品,收视一直保持同时段前三,十分制的豆瓣评分却只拿到2.8,是导演郭靖宇所有作品中评分最低的一部。

  与早年“雷剧越骂越火”的逻辑不同,低分与高收视的矛盾几乎是一场两个年龄段群体间的角力——豆瓣中的“文艺青年”大多看不惯剧中略显陈旧的“娘道”,纷纷打出超低分,导演郭靖宇本人也直言,这个传统的故事服务的是“不会买网络会员、只守着自家电视、收入也不是很高的传统观众”。

电视剧 《娘道》剧照。

  有学者指出,《娘道》引发的巨大代际审美差异,实则蕴含着当下观众对女性命运更积极更广阔的思考。从目前的高收视看,电视剧投合特定人群心理的细分制作理念,是明智的市场选择。然而,要形成真正留得下来、传得开去的经典,还需多一点基于真实人性的提炼以及符合时代语境的思辨性考量,少一点情绪上的刻意投合。

  靠忍与自我牺牲完成的道德实现不再符合青年欣赏趣味

  青年文化学者周红丰的博士论文选题恰是 “女性观众研究”,在她看来,《娘道》不符合当下语境的道德答案,是激发青年人吐槽的关键。

  《娘道》以民国初年为时代背景,通过主人公瑛娘与五个孩子间聚散离合的传奇故事,揭示了母亲的伟大。导演说,片名“娘道”的含义是生而无求,哺而无求,养育而无求,舍命而无求,简而言之就是母亲对孩子无悔无私的付出。这也是《娘道》的中心思想。

  只是,片中隐忍、无私、逆来顺受、甘于牺牲……在道德层面上所谓的 “娘道”,让一些青年观众感到难以理解。比如 “我这条贱命算什么,一定要生出儿子”的台词,以及女主角“卑微到尘埃里”的生活态度。她面对婆婆、妯娌的百般刁难,总是一味忍让,甚至在得知丈夫少爷的身份后,立马对其感恩下跪……

  与《娘道》中“一言不合就落泪,一声不吭就下跪”相反,《延禧攻略》《如懿传》等近期被青年观众追捧的作品,让剧中清朝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更有现代感。比如魏璎珞为了自己的前程一心要争取上位;即便是相对被动的皇后如懿,也会因为对丈夫乾隆的失望,主动断发休夫。

  一方面是坐在客厅电视机荧屏前但“在网络中沉默的大多数”撑起的高收视,另一方面是网生代青年 “抵抗性观看”导致的口碑塌方,对此,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从不同人群的影视欣赏习惯角度给出了分析。“上了岁数的人在欣赏习惯上更具个体性,观剧更多从个人经验与认知体验出发,不会太受外部舆论影响;青年网生一代则更注重群体性与呼应感,不喜欢就表态再彼此感染是常态。”

  “投合某个年龄段”是传播优势也是品质软肋

  可以说,《娘道》的收视成功,恰恰证明了以年龄段作为划分标准的网络、电视产品规划理念的可行性。只是,刻意投合一类审美情绪的文艺创作,是收视成功的唯一保证吗?

  近年来, 《琅琊榜》《北平无战事》《人民的名义》等一批真正优秀的剧作,往往凭借符合历史逻辑的沉稳叙事,以及主人公热血的正义情怀,赢得来自不同年龄段的赞誉,在网络口碑与收视数据上皆获佳绩。相反,为某一人群 “定制”的作品,即使可能因话题火红一阵,真正能成为经典的却很少。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陆晓文看来, 《娘道》对传统审美的过分投合,恰恰成了其艺术表达上的软肋。“女主人公一切为了宗族、一切为了后代的人物设定,可能契合了老一辈人的某种传统道德印象,但这样的极端化人物在过往也是极为罕见的,并不足以成为一个有普遍意义的时代样本;此外,这部电视剧的主线很简单,却为了突出人物的传奇性与剧情的看点,将巧合、误会与冲突安排得过分密集,刻意雕琢的痕迹很重,让人难以信服。”在陆晓文看来, 《娘道》的低评分与文本上的先天不足也不无关系,还真不能简单归结为触到了青年人的情绪 “逆鳞”。

  “为投合某一群体而进行的创作,通常难以将人类共通的情感加以贯穿。而将人物吃透描准,基于真挚感知的作品往往能够跨越题材,让不同生命阶段的观众产生共鸣。”周星提醒,目标受众明确没有错,但想要留下经典,创作者不妨少一点投合之意,多一份对真挚情感与艺术体验的追求。

【编辑:房家梁】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