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嫡孙携日记原件现身上海 冯小刚高度评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拉贝嫡孙携日记原件现身上海 冯小刚高度评价
2009年05月04日 11:38 来源:天天新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德合拍大片《拉贝日记》自4月29日正式上映之后获得了影迷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内地著名导演冯小刚、何平在看过影片之后,都对《拉贝日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日前,《拉贝日记》原作者约翰·拉贝先生的嫡孙托马斯·拉贝携《拉贝日记》原件现身上海,除了与上海影迷见面交流,他还见到了曾担任拉贝中国秘书的女儿。

  业内人士高度评价

  《拉贝日记》在中国的上映不仅吸引了广大影迷,同样吸引了不少电影界的专业人士。

  著名导演冯小刚在看完影片之后一再表示,《拉贝日记》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好电影,“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用一种朴素的情感去看这部电影,真正感到了震撼。影片用一种平实的语言去叙述屠杀场面,恰如其分,比如它用拉贝的司机被屠杀这一细节,带出了整个触目惊心的场面,而且,从西方的视角来描述这段历史,比我们自己去拍还要有意义。”

  与冯小刚同为第五代导演的何平对于《拉贝日记》的评价更高:“我觉得《拉贝日记》的故事讲得非常好,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视角,从这个视角看南京大屠杀是以前我们没有接触过的,这很有新意。”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则评价道:“虽然片子非常沉重,但我们在里面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一个德国人能够无私地保护这么多中国人是非常了不起的。更难能可贵的是,电影没有把拉贝塑造成神,而是把他纯粹当做一个人来塑造。这让拉贝看上去特别真实。另外,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我想借用张纯如的一句话来说,‘忘记屠杀意味着第二次屠杀’。”

  拉贝嫡孙现身上海

  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前天晚上携《拉贝日记》原件现身上海,与他一起现身上海的还有影片的导演傅瑞安·加伦伯特。

  托马斯·拉贝透露,《拉贝日记》中记录南京大屠杀的一共有8本,里面有日记、照片以及剪贴当时的报纸报道。这些日记非常宝贵,平时都保存在德国海德堡约翰·拉贝纪念中心的保温箱里。这次他带来中国的是其中的2本。上海观众对拉贝后人和电影主创满怀敬意。不少观众提完问题,不忘跑到舞台上与拉贝先生握手,近距离一睹拉贝的真迹。

  更让托马斯·拉贝先生感动的是,影片《拉贝日记》中拉贝中国秘书韩先生原型的女儿韩女士也受邀来到了见面会现场。托马斯先生表示,之前只是在日记中见过韩女士孩童时期的照片,这次见到的韩女士已经是70岁的祖母级人物了,能够在上海见到韩女士,让他非常激动。

  在评价影片《拉贝日记》时,托马斯·拉贝先生说道:“这部电影里的大部分故事都能在书中找到,但是电影最后的部分则对日记有些改动,这是电影艺术加工的需要。这是一部电影而非纪录片。如果观众要看同类题材的纪录片,那至少有50部,但这部电影所做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相关调查】

  《拉贝日记》获影迷追捧

  作为一部中德合拍的战争史诗大片,《拉贝日记》一上映就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潜力,并且在观影群体中收获了非常好的口碑。

  “五一”期间,某媒体在北京发放了1500份问卷,对中国观众对《拉贝日记》的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影片的平均分高达89.38分,90%的观众表示,会向亲朋好友推荐《拉贝日记》这部影片;当问到“有关这部电影,您会用一个什么词来评价”时,超过半数的观众选择了“感动”,三分之一的观众认为影片给自己心灵带来“震撼”,另外被提及最多的关键词是“温暖”与“希望”。

  在“您认为影片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的调查中,有76%的被调查者表示 “全片洋溢的希望之光”是观影最主要的感受。

  新报记者|吴轶凡|文

【编辑:程娟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