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森:中国电影期待复兴 不能缺席大片竞争——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张宏森:中国电影期待复兴 不能缺席大片竞争
2009年05月08日 05:07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经济寒冬下,国产电影“逆势上扬”

  2008年我国电影票房首次进入全球前10名,2009年以来,许多国产电影引起了较大反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影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然而,国产电影数量增长与质量欠缺并存,让人们看到了机遇也期待着提升。

  5月7日,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做客本报“文化讲坛”,畅谈中国电影的光荣与梦想,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一年可生产10部大片

  中国电影不能缺席大片竞争

  记者:近年来,中国每年都有几部大片取得很好的票房,但有时叫座不叫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张宏森:到2008年,中国电影已经具备一年生产10部大片的能力。但是也很遗憾,我们中国式的大片,并没有给大家带来足够的心灵上的满足。原因就是我们进入大片时代的时间非常仓促,各方面缺乏准备,也就难免会丢失经典电影中的许多宝贵经验,丢失很多本土电影应当具备的力量,甚至丢失了观众审美经验和审美程序中一些必不可少的人文元素。这也是造成人们对中国式大片进行批评、诟病甚至恶搞的根本原因。这个问题对产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尽管如此,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全球电影市场上,大片已经成了普遍的景观。在这场大片的竞争中,中国电影不能缺席。从这层意义上说,我认为中国大片和外国大片保持“大投入、大制作、大明星、高科技”这种“大片标准”的一致性,是中国电影敢于加入世界电影竞争的标志之一。盲目批评大片,盲目批评科技手段对电影的干预,盲目批评当代艺术思维,都需要慎重。

  过分娱乐可能改写价值

  中国电影应攀登精神高度

  记者:你认为中国电影把握经济效益和艺术水平的平衡,提高艺术质量,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张宏森:一部电影,在创造视听奇观的同时,还要塑造文化景观,也就是要攀登精神的高度。

  我们推行电影产业化政策,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较多地强调电影的娱乐功能。但这是一柄双刃剑,用得不好,一些文化内容和价值会在娱乐中被改写。在娱乐中,我们如何凸显价值和意义?这不仅仅是中国电影,也是世界电影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

  电影只有抵达了情感深处,才可能和不同经验、不同经历的观众产生共鸣,共同来实现一部电影的全部功能。2008年,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就是因为这部电影在一个充满紧张与焦虑的时代,给人们送来了一种安全而温暖的元素。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中国电影必须成为有情感的电影。

【编辑:邱观史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