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华称《曲苑杂坛》不改革 将"温吞"依旧(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汪文华称《曲苑杂坛》不改革 将"温吞"依旧(图)
2009年07月19日 12:06 来源:扬子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作为江苏省第五届魔术比赛的评委,央视《曲苑杂坛》栏目制片人汪文华昨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就在风传央视要推行改革的当口,汪文华告诉记者,《曲苑杂坛》仍会保持老面孔不变。经常跑国外录制国外大师节目的汪文华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怡然自乐,“有人说我低调,不爱说,其实我是没那个精力;有人跟我合作不下去,说我干事冒傻气,其实我就是信奉老实人不吃亏!”

  观众“逼”出“温吞”风格

  汪文华说起话来节奏挺快,跟她主持节目时的慢条斯理截然不同。现在有年轻观众“忍受”不了汪文华声情并茂、语速缓慢的主持风格。对此,汪文华一笑了之,“以前主持节目的时候,老有观众给我写信提意见,说你说话怎么跟说绕口令似的,说那么快,谁听得过来?我接触曲艺这一行的,说话肯定快嘛,但我后来就改成现在这样了。”坚持如此风格,汪文华带领《曲苑杂坛》栏目一晃走过了19个年头。

  汪文华跨进中央电视台的门槛,是以说评书《神州打擂》的良好印象,被央视领导直接点将的。如今盘腿坐着跟记者聊天的汪文华知足常乐,她告诉记者,现在《曲苑杂坛》仍旧能在央视的收视率排名中保持中上等成绩。“这我就知足了,黄金时间档我也拼不起,我的节目一周至少要出两期,已经感觉很累了。”

  “降服”牛烘烘的国外大牌

  《曲苑杂坛》播出过不少魔术大师的特辑,与国外大牌“过招”,汪文华还受过不少冷遇。美国魔术大师阿亚拉面对中国人的镜头时相当“牛气”,“当时他都不用正眼看我们,一开始就跟我说你们不能拍,后来经过反复协商,才搞定了节目,”当时阿亚拉坚持要在转播车上看完节目,经他同意才能播出,“后来他一看我们拍得很开心,还跟我们要带子,”汪文华表示,多亏团队的专业精神,获得了这些国外大牌的认可。“老老实实做事总有回报,不会总吃亏!”曾在国内红极一时的大卫·科波菲尔也因此跟节目保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大卫的演出现场,我为他鼓掌,结果他对我说,你应该为自己鼓掌!”

  在本届省魔术比赛上,记者看到有选手出现了“穿帮”的状况:形似向日葵花盘的道具怎么也打不开;变扑克牌时从礼服中拿牌的动作无所遁形;魔棒在空中飘移时,牵扯的铁丝清晰可见……对此,汪文华坦言,魔术穿帮在业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高水准的魔术比赛上,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舞台灯光等因素非常重要,舞台魔术离不开电视媒体的“包装”,即使是大卫·科波菲尔也有不少舞台上的尴尬时刻,是电视令他的魔术变得“神奇无比”。

  中国魔术师缺硬件没底气

  “看国外魔术师出来都是帅哥,中国的一看就很俗,心里真不好受,”汪文华感叹,跟国外相比较,中国的魔术是弱项,主要因为魔术道具十分费钱,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根本没法玩儿,而国外的魔具生产技术先进,工艺也讲究。因此,在国内,很少有专业团体能够不计成本给魔术师翻新节目。此外,魔术师的文化素质也决定了节目品质的高下。“国外魔术师一般都是大学毕业,有体面的职业,想像力丰富,我接触到的都精通几国语言,相比之下,中国魔术师多少有些自卑”。

  缺乏底气的中国魔术常常会克隆国外魔术,同行之间也复制成风。对此,汪文华表示,魔术的发展需要魔术师发挥创造力,不能一味模仿。汪文华对新生代魔术师的代表刘谦褒奖有加。“我前年在北京给刘谦录制节目,他研究魔术用到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不单是克隆别人的魔术,他会不断积累。当时他那一套魔术跟11年前我们给他录的一模一样,但是进步很明显。”(张楠/文 李晓东/摄)

【编辑:吴歆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