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周立波:小沈阳不该说自己没文化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对话周立波:小沈阳不该说自己没文化
2009年04月03日 10:27 来源: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周立波正在经历成名后所必然到来的昏天黑地的时期,他必须应付各种千奇百怪的假设,比如,上春晚会怎么办,比如,到底和赵本山是什么关系,甚至比如,成了亿万富翁后该怎么生活。但他总算是冷静的,因为他不想像一只番茄那样迅速的烂掉。他觉得最重要的是,静下心来,将5月上演的“海派清口”新专场《笑侃三十年》准备好。

  “海派清口”是玩味而非玩弄

  滑稽戏演员出身的周立波,将“海派清口”决然地与滑稽戏区分开,这种坚决的态度,让人感到吃惊。他希望在演出中,扮演思想家的角色。

  记者:想到能火成这样吗?

  周立波:想是想到了。但我没想到会火得这么快。每场都是满的,反正我不送票,不包场,也不团购。

  记者:你凭什么火?

  周立波:因为“海派清口”不是玩弄而是玩味,不是可笑而是好笑,不是谩骂而是感恩。我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阅读,来讲述这座城市几十年上百年的变化,为的就是让人笑在剧场里,思考在家里。我希望以智者的身份站在台上,展示我的思考。

  记者:你认为“海派清口”之所以会火,关键就是给人思考?

  周立波:幽默是被人平视或者仰视的,而有一些滑稽则是被俯视的。幽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是在用智慧和听者说话,给人以启发,这自然可以获得认同。可现在的一些滑稽只是通过扮怪相,通过反常态的肢体动作,来向听者要掌声,这无异于乞讨,甚至于会引起观众生理上的不适。

  记者:究竟什么是“海派清口”?你似乎在将之与滑稽区分开?

  周立波:“海派”就是立足上海的文化,“清”就是简洁明了,“口”就是说。是一人一台戏,以说为主,属于幽默范畴。滑稽则大多是肢体语言。“海派清口”与滑稽没有任何关系,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关系的话,那就是我还是一个滑稽演员。我不会放弃“滑稽演员”的称号。因为我人生最灿烂的年代就在当滑稽演员,我不能忘本。

  表演时看不到大哥会慌神

  周立波19年前坐过牢,并因此淡出了滑稽界。是京剧名家关栋天,他的大哥,“逼迫”他重返舞台。周立波经常会受到大哥的批评,但大哥是除了姐姐之外,周立波唯一不敢顶嘴的人。

  记者:是因为对于滑稽的失望,才决定开创了“海派清口”吗?

  周立波:我经历过一些磨难。后来,我开始做生意,远离了这个圈子。2003年,我大哥关栋天对我说,你不要再折腾了,你必须回到舞台上来,你再不回来,就再没这个兄弟了。他是怕我荒废掉。我听他的话决定回归。后来另一位前辈孙徐春拿了一张《栋笃笑》的专辑,主角在用粤语说“清口”,我当即说,我可以比他好。这便有了2006年的“海派清口”专场演出。

  记者:对于你今天的成功,关栋天老师看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周立波:没有大哥就没有现在的我。我们很早就认识了,是他逼我重返舞台的,他是海派清口的一部分。大哥现在是“海派清口”经纪公司的艺术总监,我台上台下都受到他的规范。他会在我上台前检查我的装束,我在表演时,也必须要看到他,否则会慌神。

  立足本土我就是“亿万富翁”

  周立波一直奇怪他的上海同行们,为什么总对冲击春晚乐此不疲。他就准备立足上海一场一场地演。他真的拿起计算器仔细地算了起来。他惊叫道,如果这座城市每人都来看他的演出,那他就是坐拥40亿元的富翁。

  记者:郎昆主动透露在研究“海派清口”上春晚的问题,有人分析,这大概和“海派清口”使用大量普通话有关,你怎么看?

  周立波:其实语言对于“海派清口”而言,不成为问题,讲的故事中,觉得用上海话效果好的地方,我就用上海话,用普通话效果好的地方,就用普通话。普通话的搞笑比上海话简单。

  记者:上海的语言类节目冲击央视春晚,屡次受挫,郎昆这次公开提到你,让一些人很兴奋。听说你已经在做准备?

  周立波:郎昆在媒体上公开提到我,说要研究我,向我伸出了橄榄枝,我于是也在媒体上作了公开回应,这只不过是一种礼节。我一直在想另一个问题,就是上海的语言类节目,为什么一定要把上不上春晚作为标杆呢?既然是上海的语言类节目,自然要立足上海。上海有1800万人,多么大的市场,如果每个人都来听“海派清口”,那就是将近40亿元收入。

  记者:如果请你上春晚,你准备如何表现?

  周立波:我去春晚,肯定不会是“海派清口”了,可能会以小品的形式吧。“海派清口”离开了上海就无法读懂,读不懂,就会产生误解。

  小沈阳不该说自己没文化

  一些北方同行轮番来上海淘金,受众与周立波的基本重合。周立波暗暗注视着他们,在尚没有伤筋动骨前,他也只能说些不痛不痒的话。

  记者:有人把你和赵本山、郭德纲相比,说你是上海的赵本山,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周立波:有人把我和赵本山、郭德纲比,甚至还和小沈阳比,可是南北语言类节目能比吗?没有可比性。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人有各种系统,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彼此工作,没有太多的可比性,但是少了哪个系统都不行。

  记者:小沈阳要来上海演出,会与你撞车。你怎么看小沈阳?

  周立波:小沈阳也不错。我只是不认可他在媒体上说的一句话,他说,我就是一个没文化的人。这里面有一个因果关系,你没文化,你的观众也就没是没文化。这种论调,可能会害了小沈阳。其实他应该意识到,他自己就是一种文化。

  走红后要收缩不要扩张

  42岁的周立波深谙“进三步退一步”之道。走红之后,周立波虽脸上满不在乎,潜意识里却一点不敢马虎。他选择收缩,他说,他不想像一只番茄那样烂掉。

  记者:余秋雨先生看了你的表演后,建议你也建一个“波波剧场”,扩大演出规模。怎么迟迟不见你行动?

  周立波:我不想当一只番茄。番茄是青了而红,红了而紫,紫了继而烂掉。我不想烂掉。我觉得目前不是要扩张,而是要收缩。我基本推掉了4月份的各种邀请。静下心来,为5月上演的《笑侃大上海》做准备。有人要请我去做日播节目,我推掉了,我不希望失去自己的生活。

  记者:听说你还没有徒弟?

  周立波:我的作品可以复制,但是我的经历不可以复制,而“海派清口”很大程度上都和个人经历有关。我还没有找到有我这样丰富经历的苗子。

  记者:《笑侃大上海》准备得怎么样了?

  周立波:我一直在读书,我家订了15份报纸,我有很好的阅读习惯。在《笑侃大上海》中,我会对上海开埠以来的100多年历史,进行一次梳理,结合我个人的经历和阅历,来展示我自己对于上海历史的文化考量。

  用表扬的方式去批评

  周立波时刻不忘记他上海滑稽剧团学馆学员的出身。“我是科班出身!”既是正统,他也就毫不怀疑自己可以对当下滑稽界现状提出尖锐的看法。当然,是在不伤和气的前提下。

  记者:作为一名“滑稽演员”,滑稽戏的现状就是这么让你不满意吗?

  周立波:我看到一些同行,把自己放得比观众还要低。说到底,滑稽的入行门槛太低了。滑稽应该是针砭时弊的,但是现在一些同行不了解时事,也不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怎么能够创作出好作品呢?

  记者:针砭时弊是需要勇气的,你的“海派清口”似乎都在说好话。

  周立波:我习惯于用表扬的方式去批评,用批评的方式去表扬。我的《笑侃三十年》主要是歌颂上海的,因为我热爱这座城市。可是现在一些同行却在宣扬愚昧,把肉麻当有趣,使人对上海产生了误解。记者 郦亮

【编辑:李季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