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汶川地震三周年:侨胞大爱“川流不息”

2011年05月10日 10: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成都5月10日电 题:侨胞大爱“川流不息”

  中新社记者 张冬冬

  三年前的5月12日,山川崩裂,江河呜咽,数万鲜活的生命骤然陨落。“看到北川,我掉泪了”,灾后第一时间带着救灾物资抵达四川地震重灾区的海外侨胞,睹景动容。

  “让逝者安息,予生者希望。”一场新中国历史上海外侨胞行动最快、参与最广、捐赠最多、影响最大的赈灾行动就此拉开。从美国、加拿大到巴西、阿根廷,从英国、法国到北欧、东欧,从南非到肯尼亚,从日本到菲律宾、马来西亚,从澳大利亚到新西兰……海内外侨胞纷纷用行动支援抗震救灾,暖意“川流不息”涌向灾区。

  据不完全统计,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通过中国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中国驻外机构、中国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各地政府和各省市区侨办侨联等不同渠道,向灾区捐款捐物合计数十亿元人民币。

  “要用好侨胞捐赠的每一分钱,把‘侨爱(心)工程’建成一流学校,一流卫生院,让灾区学校、卫生院等侨爱工程成为最漂亮、最牢固、现代化的工程。”从重建工程启动之日起,侨务部门就定下了侨捐项目的建设目标。

  官方资料显示,海外华侨华人的援建项目基本涵盖了各项民生领域,学校、卫生院、住宅小区、农户家园、企业工厂等,并尤以孩子的学校、灾区急需的卫生院为重中之重:三年来,由中国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实施的侨胞捐建项目,包括北川中学、通济中学等在内的侨爱(心)学校、卫生院365所;侨爱敬老院1所;侨爱家园5个;引入大批侨资企业,促成投资项目数百亿元。

  重建任务不仅在于基础设施的恢复,还包括抚慰心灵的伤痛。震后,共有来自美国、日本、东南亚和港澳等地的10余批海外华侨华人医疗队、心理辅导医生、地震专家等专业人士深入灾区参与救助工作。

  同时,中国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也有计划地组织多批海外侨团、基金会、侨资企业和华裔歌手到灾区学校慰问受灾学生,开展心理抚慰,并组织重灾区学生赴陕西、上海、广东等地参与“情系汶川——中外青年‘心连心’夏令营”、“上海——都江堰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让灾区孩子深切感受到侨爱的温暖。

  重建尤其需要爱心的持续和细致长远的用心规划,无论是侨爱(心)学校、卫生院,还是“侨爱家园”、“侨心居”,侨胞援建项目都严格遵循新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统一规划,表现出心贴心的关怀之情,突出了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尊重。

  在灾后重建中,侨捐项目坚持硬件援建与智力援建、产业援建相结合,新建的侨资企业产业园,成为灾区承接产业转移、增加“造血”功能的载体。据统计,仅2010年,四川全省侨办系统促成海内外侨胞投资农业和农村项目63个,投入资金10多亿元,吸纳安置农民工就业3.4万人,受益村民达130余万人。

  三年间,被海外侨胞帮助过、支持过的地方,已在废墟中站起、在灾难中重生、在重建中跨越、在发展振兴中崛起。今天的地震灾区,山河锦绣,一派盎然生机。

  “历史永远铭记——海外侨胞支援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善行义举。”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指出,“一部灾区人民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的伟大历程,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患难与共、和衷共济、共克时艰,展现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和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伟大历程”。(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谢萍】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