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梅州侨界募800万帮扶基金 3千贫苦归侨领上养老金

2011年09月19日 14:2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梅州侨界募800万帮扶基金3千贫苦归侨领上养老金
    困难印尼归侨丘菊兰(右二)和丈夫以种菜为生,梅州侨联工作人员(右一)给他们送来养老金。(周煦钊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梅州市梅县城东镇石下村旗山村民小组老归侨丘菊兰的家,是一间低矮的平房,家徒四壁,唯一的家电是一个破旧的17寸电视机。

  “每月的电费只要4块钱,上门收电费的人都觉得不好意思。”75岁的丘菊兰告诉南方日报记者,11岁那年,她被母亲从雅加达送回家乡上学,从此无缘再见双亲。如今,丘菊兰的女儿已出嫁,却无力照顾父母,丘菊兰和老伴一直靠种1亩多的菜地过活,有空时就挖些草药到县城卖。

  石下村有10多户归侨,其中一半都过着贫苦的生活。66岁的钟月娥5岁时被母亲送回梅县,她做过生意、当过保姆,20年前,她还自费到泰国看望几位失散的哥哥。可惜丈夫早逝,儿子患有重病,目前生活举步维艰。

  梅州市侨联联络科科长丘蓉曾在梅州市几个县调研,接触到的贫苦归侨很多和丘菊兰等人情况相似:他们于年幼时回乡,孤苦长大,或者难以适应当地生产、生活,或者因病、因灾致贫。

  2009年,梅县、平远等地开始试点新农保政策,最后覆盖到梅州全市,看着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能领到钱,丘菊兰和钟月娥等贫困归侨只能羡慕,因为他们交不起新农保的费用。

  梅州市侨联主席朱瑛介绍,该市有1.6万多归侨,50%左右还处于贫困线上,侨眷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困难群体。

  为支持困难归侨侨眷渡过难关,梅州市启动筹集“侨界仁爱帮扶基金”,在基金帮助下,去年开始,丘菊兰、钟月娥等3000多名归侨都成为“侨界养老行动”的受益者,现在每月都能领到近百元。

  “近来,村里的同志都讲我:一生很辛苦,老来才得福。”大埔县西河镇北塘村的特困归侨李振动口里的“福”,就是指归侨入社保。“去年市侨联为我入了新农保,我现在每个月领87.14元。按当下的物价水平来说,钱不算很多。但对于我这样的家庭,却是实实在在的帮助。”

  70多岁的李振动出生于马来西亚,一生未娶,身体多病,还带着90多岁的老母亲。以往他到处打散工,每天只能赚三五元,他说,有了新农保后现在不用到处求人了。“电视、报纸上天天都说关注民生,什么叫民生?我认为,以前饭都没有吃,现在有着落了,这就是我们困难群众的民生。”

  “当基金捐款达到500万时,我们将其中的300多万元用于为1700多名70岁以上困难归侨购买农村养老保险;捐款达到800万元,我们再次拿出250多万元为1300多名60岁以上的困难归侨购买农村养老保险。全市困难归侨的养老保险已基本全面解决。”朱瑛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这800万元侨界助老、助学善款的捐款笔数达到70多笔,分别从1万元到100万元。

  因为归侨多数生活困难,由此也产生了不少困难学生。在启动“侨界养老行动”的同时,“侨界助学行动”也随之进行,800多万捐款中的70多万元,资助了680多名贫困归侨侨眷子女就读,并发动侨资企业家、企业高管和侨界250多名困难学生牵手对接,不仅每年给予经济支持,同时参与孩子的教育、培养。

  因为账目清楚,项目实在,了解到情况的侨领、企业家纷纷多次追加捐款。记者获悉,这样的例子很多,最终集腋成裘,接受捐款800多万元,令几千困难归侨侨眷受惠。(林旭娜 周煦钊 柯鸿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董方】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