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余韵悠悠三溪村 留存中国传统村落交错格局

2012年07月31日 16:11 来源:中山侨刊 参与互动(0)

  从兴文路往东,经过博览中心和远洋城,在长命水长逸路往南行,路边成排的小洋楼便是三溪村的新村。再往前行几百米处左拐至三溪路,远远望到一棵大榕树枝繁叶茂、遮云蔽日的,这才是三溪的旧村。

  这个位于东区的小村落,曾经属于中山“山旮旯”的三溪村,保留了成排的民国建筑,保存了中国传统村落纵横交错的格局。仅仅十多年的时间,现代化的住宅楼宇已经逼近村边,而意味着拆迁的红“×”已经出现在村头。一次偶然的走访,土生土长的中山人方炳焯(中山日报社社长、总编辑),重新发现了这个村落……

  在三溪上街还有一个土墙,掩映在树丛中,半个人高,似不起眼,却有百年历史了。三溪下街1巷3号有一栋可能是同一时期的泥土屋。房子的前面是青砖,墙壁都是黄泥砌成,已经坍塌,挂上了警告牌:“此房屋需经安全鉴定达到安全使用标准后才能居住及其他使用。”这样的“古董”,三溪村还有不少。三溪下街33号是一栋碉楼,碉楼旁的二层楼房刚刚租给四川来的打工者;三溪中街36号,青砖瓦房,金色砖雕,趟陇门被改成了不锈钢防盗门;三溪下街56号,朴素典雅的古屋前垃圾成堆,三溪下街临近三溪路旁一栋两层楼房墙壁上打着大大的红叉。

  村中随处可见一簇簇的竹林,一棵棵芭蕉树;村民屋前院后还堆着柴火;空地间开辟成了菜园,下街还能见到一条短短的小溪,尽管已是污水横流。只是,正当你要陶醉在这村野风情中时,你冷不丁会看见被村民用来遮风挡雨的“远洋城世界观”宣传条幅,很不识趣地提醒你身处都市的现实。

  大榕树的一侧是一栋典型的中西合璧民国旧建筑,中间有五个大字“三溪小学堂”,旁边写着“建于民国二十一年”。

  由于原本就是用于做学校的,这栋楼的格局较为开阔,推开朱红的门走进去,可以看见拱柱雕花,还依稀保留着民国建筑中西合璧的气息。老房子里外已被粉刷一新,玻璃窗上印着圣诞老人的画像,墙壁上也贴满了孩子们的画,随处可见的小摆设更是让整个房子充满了童真气息,衬托在老宅原有的青砖、拱柱之中,别有韵味。

  大榕树的背后是原来村委会的所在地,两层的建筑外爬满了青藤,侧门的一排竹子给画室增添了些许秀逸。南面是一间小小的古庙禾谷庙,上书“恩流四野,泽布三溪”。庙内供奉着一位女神,庙门内侧和正面墙壁上各有一幅“风雨际会”的壁画,一条龙张牙舞爪,气势夺人。这个建于光绪二十四年的古庙供奉的是谁?村头纳凉的老人说是禾谷娘娘,不过,庙内原来的塑像在文革时期被破坏了。“以前啊,金碧辉煌的,比现在漂亮多了。”

  除了这间古庙,村里还有一间曾经作为村公所的公共建筑当年村中长老们议事之处,位于三溪中街40号。其正门墙壁上有“毛主席万岁”和“忠”字样。门是关着的,房子已丢空,两侧的墙壁上写着“三溪大队计划生育安排表”和“大队青年晚婚安排表”。老人告诉记者,这间房子原来是康王庙的会客厅,后庙被拆,留下这间会客厅孤零零地承受着时代的刻痕。

  另一栋建筑是曾经的宗祠,墙壁上有斗大的红字“三营四连食堂”。老人告诉记者,人民公社时期,这里是全村人的饭堂,“600多人吃了2年吧”。年轻的我辈难以想象那个年代的中国、那个年代的三溪是怎样的景象,看着这个打着历史烙印的老房子,当可身临其境地感受一番。在一栋民居的门楣上,“伟大的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字样依稀可辨,这里曾经属于张家边人民公社。

  思考

  2011年12月11日,方炳焯来到这个年轻时步行2小时才能进入的村落,感慨万千。他回忆说,三四十年前,从城区到三溪村几乎没有一条好路可走。也许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如此完好地保存下来。作为一个老街区保护下来或者作为一个创意产业区加以开发,应是它最好的命运和归宿,再呼吁一下:别再拆了,这么多完好的民国早期民居,在中心城区附近已绝无仅有了!

  随后方炳焯在拥有2万粉丝的微博上发了一条信息:“下午三点,慵懒的阳光陪我走进远洋城边上这个叫三溪的‘都市里的村庄’,一个保存完整的乡村,城区绝无仅有了,大量古朴的民初民居,好像还在宠辱不惊地守着日子与时光对话,村落四周已被所有工地包围,‘拆’字已迫近民居,不知道这村落和这大片民初建筑能否保护下来?吁吁一下,请关注三溪村的保护。”

  记者了解到,目前,三溪村尚未面临拆迁的命运。不过,和着急的网民相比,身处其中的村民似乎仍然没有看到家园的珍贵和价值。当记者询问榕树头下的老人们是否觉得有必要保护这些房子时,一位老人说:“没啥必要啊,这些老房子没什么用。”在村里走一圈,好几间老屋的外观都已经改变,装上了不锈钢防盗门,就像是一位梳着长辫的中国老人穿上了西装。

【编辑:南若然】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