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飞虎队华裔老兵文物讲述海外台山人爱乡故事

2013年07月15日 16:11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0)
美国飞虎队华裔老兵文物讲述海外台山人爱乡故事
美国空军上尉梁炳聪捐赠的飞虎队照片(区景常 摄)
美国空军上尉梁炳聪捐赠的飞虎队军服.

  从上世纪90年代起,耄耋之年的台山籍美国飞虎队华裔老兵,捐赠实物给台山市博物馆收藏、展示。台山籍美国飞虎队华裔老兵实物回归故里,除了文物本身具有历史价值外,更是海外台山人爱国爱乡精神在家乡传承的载体,是台山市博物馆的重要藏品。为表彰台山籍美国飞虎队华裔老兵保护文物所作出的贡献,今年6月8日(中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他们入选广东省文化遗产保护突出贡献团体。

  已知台山籍美国飞虎队华裔老兵32人

  这是一件绿黄色的美国空军上尉军服,其口袋上挂着7枚奖章。台山市博物馆馆长蔡和添告诉记者,它是台山籍美国飞虎队华裔老兵梁炳聪使用过的军装及徽章,这些文物向人们讲述了台山籍美国飞虎队华裔老兵英勇杀敌、爱国爱乡的感人故事。

  蔡和添说,台山籍美国飞虎队华裔老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陈纳德将军率领的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主要在中印缅战区对日作战、祖籍台山的美国华裔飞虎队队员的总称。目前,已知的队员有32人。

  捐赠珍贵文物给家乡

  据蔡和添介绍,为了留住飞虎队的光辉历史,从2006年起,已90岁高龄的梁炳聪在回乡省亲期间,率先将自己珍藏的“二战”相片捐赠给家乡博物馆,这是台山市博物馆首批飞虎队资料。此后的4年间,他陆续邮寄3批飞虎队实物资料给台山市博物馆,包括相片、穿过的军衣和获得的奖章等珍贵文物。在梁炳聪先生的带动下,余新伦、余新振、马维煜等飞虎队老兵也先后向家乡捐赠实物。

  2007年11月18日,美国飞虎队华裔老兵及家眷一行50人到台山访问,访问团有11位年逾八旬的飞虎队华裔老兵,其中有台山籍老兵9人。当天,台山市政府隆重举行美国飞虎队华裔老兵捐赠文物仪式,飞虎队华裔老兵共向台山市博物馆捐赠167件“二战”期间飞虎队历史文物资料,包括相片、奖章、徽章、军服、杂志、报纸等实物。其中,甄崇运获得的奖章及使用过的徽章于2013年被定为三级文物。飞虎队老兵捐赠的实物,不仅大大丰富了台山市博物馆的馆藏,而且价值较高,社会影响深远。

  甄崇运准备“自杀药丸”深入敌后获取情报

  在飞虎队老兵捐赠的物品中,以甄崇运使用过的袖章与徽章尤为珍贵,这套共有10枚奖章、4枚徽章、一张军照的三级文物,其中有一枚“二战”铜星英勇成就奖章,是甄崇运因“二战”期间在日军后方通讯站出色的情报工作而获得的。

  甄崇运祖籍台山四九镇,8岁就去了美国。他还在读高中时,听说要抗击日本侵略军,他当即放弃学业从军到了昆明,他抵达昆明时是1944年5月。他在美国飞虎队当通讯兵,活跃在抗战后方。甄崇运说,在上战场前,他接受了美国军方一年半的专业培训,主要是学习操作无线电平台,收发信息,截获、解密日军信息。他们所属的部队就是“流动的电台”,哪里需要打探敌情,他们就去哪里。他们的一个队有3辆车,车上有发电机,可以随时在任何地方搭建电台,一个电台有50多名中国籍士兵保护。

  1945年,有一次飞虎队进入越南执行任务时,听说驻扎在附近的日军有移动迹象,部队让甄崇运等人搞清楚日军是否移动以及移动的军事意图。同行的四个通讯兵中,有三个是美国人,其中一人是军医。美国军医告诉甄崇运,日本鬼子对身穿美国军装的华裔士兵非常残忍。军医给了他们每人两粒药丸,如果被日本人抓住了,就立刻服下去,几秒钟后就会没有痛苦地死去。幸运的是,任务圆满完成,准备的“自杀药丸”并没有派上用场。

  甄崇运说,他一辈子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同中国军队协同作战,为中国的抗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余启迪兄弟四人全都参军抗日

  余启迪,祖籍台城桂水村,虽然出生并成长在美国三藩市,但他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台山话。

  余启迪向台山市博物馆捐赠了两套军服、一批文件资料以及大量的照片,其中一套军服是他1944年穿过的军用外套,有CBI章及飞虎队章,另外一套则是他的弟弟余启达的短外衣,当时余启达在菲律宾当兵。

  抗战爆发后,余启迪四兄弟都当了兵,一个去了欧洲战场,一个当步兵去了菲律宾,一个当飞行员,而他本人则在飞虎队当通讯兵。

  余启迪1943年参军,在美国接受军事训练,1945年来到中国,去过重庆、成都等城市。他所在的部队,九成多队员是台山人,大家除了用英语交谈外,有时还说台山话。他说,对重庆印象深刻,那里冬天天气寒冷,而且雾很厚很浓。当时,条件比较艰苦,没有那么多药物,生病是件很麻烦的事情。飞虎队有250人,平时他们不是一起出动,而是分成一个个小队,每队12到13人。“当时日本的飞机‘没力’,我们的飞机要好于他们的,他们的飞机出动,只是开几枪做一下样子吓唬一下,然后又迅速开回去。”余启迪对日军的战斗力嗤之以鼻。

  1946年末到1947年初,余启迪回到美国,但是返程之路异常艰辛。打完仗后,他们在上海搭乘舰船返回美国,由于返程的士兵较多,舰船里的飞机和机器都被移开了,腾出空位摆床让士兵休息,最终在西雅图下船,然后搭火车回到美国的家。

  “当时我们途经云南、浙江两地去上海,等船等了两周,回去途中又经过东京、横滨和檀香山等地,一共花了十五六天才抵达美国。”余启迪回忆说。(区景常 叶玉芳)

【编辑:王盼盼】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