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旅美画家丘丙良及其艺术人生:大写之人 大气之路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7月26日 10:31 来源:侨星 参与互动(0)

  丘丙良 名峻,一九三八年生于广东台山,一九五二年移居广州,越三年移居香港,师从罗叔重,王商一诸名家,广结名宿陈荆鸿、邓芬、丁衍庸等,多受熏陶。一九七三年移居美国,一九七四年在纽约组织美东书画会,被选为会长。作品涉猎广博,精于山水、花鸟、人物,各有佳妙。

  如果说西方绘画是视觉艺术,中国画则是“心觉艺术”。它更多的是指向人性的精神层面,是在理性的基础上对人生世界的一种精神的流露,剥去种种形与形式的束缚。

  饮酒、雅聚、作画、鉴赏、收藏、授徒,从熙熙攘攘的纽约大街到充满孩童记忆的岭南故土,年逾古稀的丘丙良仿佛早已跳脱出人生种种束缚,成了一个真正把艺术跟生活混成一气过日子的人。

  矢志艺术 幸会明师

  故土,字面意思为土生土长的地方,就是故乡;怀念,难离。

  丘丙良的故土,在孩提时台山那个叫那泰村的鱼塘阡陌,也在自己拜师学艺的香港。

  大抵童年永远都是美丽的,值得人留恋的。它能生出丝丝的慰藉与甜味,甚至能让人在梦中,都要去记忆、寻找。如果说百草堂给了鲁迅一个美好的童年记忆;那么童年祖屋的后花园则是丘丙良小时候欢乐的世界。曾祖父在庭园亲手栽种的红梅翠竹,村边潺潺流水里的鱼虾,家乡的一草一木,日后都被丘丙良化作画笔之下的神韵画意。

  丘丙良的父亲,20岁便远赴美国谋生。丘丙良和母亲靠着父亲每个月从美国寄来的汇款生活。抗日战争爆发,侨汇不能按时到达,母亲不得不靠变卖家中资产度日。

  在家乡完成小学课程后,丘丙良跟着母亲辗转广州、香港求学。在香港,他进入一所英文中学学习。相比起课本满纸“芽菜”一样的英文,丘丙良对画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许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担心儿子日后画画会难以谋生,当丘丙良向母亲提出学画的要求后,立即遭到母亲的极力反对。

  1962年,香港史上一场最强劲的台风“温黛”来袭。24岁的丘丙良正好跟着老师在长洲岛取景写生。午夜时分,狂风将他的所住酒店玻璃统统刮烂,侍应通知住客撤离……这个十级台风,成了丘丙良艺术生涯最惊险的一次回忆。看到儿子对学画的痴迷,丘丙良母亲的态度逐渐发生转变。

  细观丘丙良的艺术道路,影响他的人很多:启蒙老师高朝宗、著名美术教育家丁衍庸……而丘丙良最为感激的是他“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恩师罗叔重。

  罗叔重是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上世纪60年代,对于丘丙良来说是纯真和理想主义的激情燃烧岁月。他与一帮师兄弟在罗老师的家中学技法、学理论、学审美、学做人。

  在罗老师几近严苛的教学底下,丘丙良最为刻苦的一次,曾经一晚画下一刀(一百张)宣纸,但在其后自己又统统撕毁。因为他觉得:“没有一张是自己满意的!”

  除了跟随老师研习书法、篆刻,在老师的引荐下,丘丙良开始结交活跃在香港艺术界的前辈以及风流名士。在与前辈的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中,不知不觉,丘丙良为自己日后的创作和鉴赏,铺设了底色。

  彼岸行 故土情

  1973年,丘丙良离开生活18年的香港,跟随家人移民美国,定居纽约。

  临行临别,好友为他作了这样一首诗:“南国山河已变写,又寻画本异邦行;镜前若隐梅花月,应与故乡一样圆。”

  大洋彼岸,心中隐隐萌发而出的思乡之情,是那样难以平抑。但逢想起故土的点滴,丘丙良会到华人开设的超市,买上一瓶广东米酒,一浇那绵绵的乡愁。

  一个异乡人,在美国社会里狭窄的活动空间生存,难免让人感到窒息。

  1973年,一场席卷全球的石油危机使美国的经济陷入寒冬。丘丙良在纽约的画廊,不得不在开张一年后关门停业。为了生存,他又与朋友合伙开了一间中餐馆。

  “白天打理业务,晚上在家中写画创作,再让太太寻找买家”,餐厅繁忙的业务似乎没有绑住那颗对书画悸动的心。

  所幸的是,餐厅竟然渐渐吸引了不少华人画家光顾。相互认识之后,丘丙良跟他们一起挥毫泼墨,探讨艺术创作。这些异乡人持笔面纸,泼洒丹青,酒酣耳热之际,丘丙良竟然忘记自己身处异乡。

  在此期间,一位老华侨找到丘丙良,表示愿意提供场所给他们进行交流创作。由于得到各方支持,于纽约成立的“美东书画会”很快就被组织起来,丘丙良被推举为首任会长。

  1971年,随着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地位,美国也紧随着刮起一阵“中国风”,中国艺术品也随之备受美国人的追捧。之后,丘丙良进行全美艺术展览。在纽约站,开幕当天,他的画全部售罄,成为美国华人艺术家的一段佳话。

  无论是故乡梦牵魂萦的山水,岁月旧梦中的红梅翠竹,抑或祖国摄人心魄的山岳名川,丘丙良笔下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立足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悟和感情的投入。

【编辑:杨凯淇】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