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侨生摇篮”庆60华诞 银发侨生追忆“温馨家园”

2013年10月22日 19: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厦门10月22日电 题:“侨生摇篮”庆60华诞 银发侨生追忆“温馨家园”

  中新社记者 陈悦 杨伏山

  22日上午,侨居泰国的李淑娇女士再次走进了集美学村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的校门,56年前,她作为印尼归侨来到华文学院的前身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以下简称“集美侨校”)求学,今天,已经年近古稀的她则是来参加母校60周年华诞庆典。

  和李淑娇一样从世界各地赶来的校友超过1300位。而自1953年中央政府采纳陈嘉庚先生建议并委托陈嘉庚先生主持筹建集美侨校以来,集美侨校和华文学院已经为9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4万多名毕业生,被誉为“侨生摇篮”。

  在华文学院的校园内,张贴着一张张侨生们的老照片,李淑娇和老同学们很快在照片中找到了自己的身影。在当年,李淑娇是校园中的文艺骨干,曾多次随校“文工团”到福建的城市、农村、部队慰问演出。

  “这是我们当年的音乐老师”,李淑娇和她的同学们惊喜地围在一位老人身边。已经82岁的陈源清老人曾在这里执教44年,启迪过无数侨生的音乐才华。几位来自香港的校友兴奋地向陈老师汇报,他们在香港一直坚持音乐工作,有几首编曲还获得内地的乐团采用。

  回忆起侨校时光,李淑娇说,在侨校的七年间,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参加文艺演出,参加劳动锻炼,“度过最美好的青春”。她和同学们与陈源清老师一起唱起陈老师当年创作的歌曲,表达自己的心情——“可爱的集美啊,美丽的家乡,你是我们留恋的好地方”。

  其实侨校在1953年12月正式开课后,1954年的高考就有75%的同学顺利被大学录取;1960年,侨校的高考录取率更是高达98%,可从一个侧面看出侨校人才培养上的成就。

  华文学院院长陈旋波在当日的庆典上指出,华文学院和集美侨校的60年积淀留下的精神财富可以用四句话概括:其一是为侨服务的社会责任;其二是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其三是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行为准则;其四是创新开拓的进取精神。

  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也在庆典上说,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是侨生温馨的家园,“国度有别,无非炎黄赤子,性情各异,总是华夏同根”。华文学院的确不愧其“侨生摇篮”的美名。

  50多年后重回母校,除了追忆青春岁月,李淑娇和同学们也感受到了母校巨大的变化。“树变多了,变漂亮了”,李淑娇说。而来自香港的黄梅粦则为校园中往来的年轻人朝气所激动,“学习环境比过去变得更好了”。

  诚如他们所言,1997年,集美侨校成建制并入华侨大学,1999年其升格为华侨大学集美华文学院,2002年更为现名。目前,华文学院办学层次不断提升,“五洲学子诸色人等,聚聚一堂,蔚为大观”;华文学院举办的“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海外自学考试班”、“中华文化大赛”等品牌项目和形式多样的夏令营及师资培训,为华文学院在海内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出席当日庆典的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何亚非亦称赞,华文学院承担了众多国家级的华文教育项目,为中华文化的传播,海外华文教育发展和侨务公共外交做出了积极贡献,是“国务院侨办重要的华文教育基地”。他希望华文学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多渠道多形式的为海外华文教育提供支持。

  当然,在集美侨校60华诞的今天,嘉庚先生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陈嘉庚先生的孙女陈佩仪对记者表示,看到美丽的集美学村,他们都为祖父感到骄傲。贾益民也充满感情地表示,今天站在这里缅怀伟人,要“弘扬嘉庚精神,思源而致远”。(完)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