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归侨郭英生15岁勇赴边疆

2013年10月30日 10: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归侨郭英生15岁勇赴边疆
    郭英生老人和他的各类奖状、证书,见证了他汗水洒边疆的历历往事。 党文婷 摄
    郭英生老人和他的各类奖状、证书,见证了他汗水洒边疆的历历往事。 党文婷 摄
郭英生老人拿着老照片,讲述家族往事。 党文婷 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10月30日电 (党文婷)郭英生1941年生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记忆中的童年就是父母带着他和兄弟姐妹们四处颠沛流离,父母带着大家四处逃难,住过难民营,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虽然在那里出生,但我知道,我是中国人,虽然生活艰难,父亲仍旧坚持让我去华文学校就读,并始终保留着中国国籍。”郭英生在乌鲁木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一直向往回到故土。”

  “回到安全的港湾”最是故乡情

  在战乱中,郭英生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无奈之下,父亲借高利贷买了船票,费尽周折把他的母亲和六个孩子送回了国内,遗憾的是,因为要留下还债,父亲和弟弟未能回国,家人从此天各一方。

  1948年,回到广东梅县老家的郭英生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日子虽然清苦,但就像是回到安全的港湾,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经过土地改革,家里分到了土地,日子渐渐的好了起来。小小年纪的郭英生对祖国心怀感激,认为只有祖国能给予他最好的庇护和幸福的生活。报恩的种子从那时起,便开始悄悄生根发芽。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小不点“追星族”勇赴边疆

  郭英生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当记者问及当年为什么要来新疆,他仍旧记得十分清楚:“初中时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课本上康斯坦丁的那句话——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我一直怀有报恩的愿望,想要回报祖国。”

  郭英生还告诉记者,当时他特别痴迷王震将军南征北战、解放新疆的故事,简直到了“追星族”的地步:“我那时候给自己改了名,叫郭震,还偷偷刻了章,印在学生证上。”报恩之心与偶像崇拜双管齐下,当赴疆工作组来村里宣传之时,郭英生谁也没告诉,就独自走了来回32里路去镇上报了名。

  郭英生向记者展示了当年的照片,照片上的他还是孩子的模样,眼里满是纯真与希望。

  “当年我15岁,是赴疆工作组里年纪最小的一个。加上小时候营养不良,身高才1米48。领导们质疑我是小孩,不能胜任工作,我却说‘有志不在年高’,就这么留下了。”

  “为了国家做好本职工作”奉献一生无悔怨

  颠簸了22天终于到达了乌鲁木齐。“我被分配到了兵团汽修总厂,一下车,大伙儿都围着我看,好奇我这么小怎么会背井离乡来到边疆。”郭英生回忆起当年日子,语气里满是感激:“厂里的老师傅们待我非常好,我至今感激在心。他们怕我想家,周末的时候常用自行车载我去公园玩,有时还会给我开小灶补充营养,并且手把手教会我工作。”

  大伙儿的照顾让郭英生倍感温暖,更让他充满努力学习、工作的动力。“我一心要报恩,报答祖国,报答厂里的老师傅,便加倍努力的工作。勤奋让我的技术进步非常快,被破格升级,还被评为标兵。到1963年,我已经是4级工人了。”郭英生的脸上充满了自豪。

  此后,郭英生一心扑在工作上,从电焊工、氧焊工、热处理工、检验工,慢慢当上了新疆专用汽车厂副总工程师。大大小小的奖励、证书摆了满床。可以说,他的一生都牢牢扎根在边疆。

  “我自认这辈子没有做出什么大事,也没什么成就感。但是我为我的祖国尽了心,为建设出了力。我不后悔。”

  如今的郭英生过着“候鸟”的生活。夏秋在凉爽的新疆陪伴儿子,冬天就回到温暖的广东陪伴女儿。谈起现在的生活,他感到幸福和感激,认为是祖国给予了今天的这一切:“如果没有祖国,就没有如今的安定生活,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