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511名“海聚”人才扎根北京创业:选择不安逸的路

2013年11月29日 19: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11月29日电 (记者 杨凯淇)2009年至今,9批511名海外高端人才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副主任王禹29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指出,这些高端人才为北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力促进了首都科技创新转型发展。

  “海聚工程”是专门面向海外高端人才来京创新创业的鼓励政策。北京官方2009年提出,计划用5至10年,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1000名左右海外高端人才来京创新创业。

  “‘海聚’人才选择了一条不安逸的路。”多次参与“海聚工程”人才认定工作的王禹说,每次看到“海归”人才带着国外的先进技术回到北京创业,他都在内心中为他们的“闯劲”而加油。

  王禹认为,海外高端人才拥有的高新技术与北京市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趋势十分吻合,而北京市相对完善的政策与服务,也为“海归”在京生活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作为实施“海聚工程”的业务平台,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为协助高端人才及项目顺利落地做出了很多努力。从“海聚”人才的评估认定到“海归”项目的推荐对接,从事无巨细的生活服务再到广而告之的宣传联络,该中心旨在为海外学人营造一个“海归之家”。

  “其实‘海归’创业很不容易,但不少人能坚持下去,十分难得。”王禹说,在创业路上碰壁的“海归”有很多,但广为人知的却都是成功者。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因素都可能成为“海归”创业的发展瓶颈。王禹坦言,作为“海归”的“家人”,该中心有义务承担起遮风挡雨的责任。

  王禹介绍说,随着“海聚工程”日益深入人心,不少二十几岁的年轻面孔也积极报名参选“海聚”人才,这些充满活力的创业计划让他感受到了海外人才来京发展的激情,也看到了“海聚”的希望。(完)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