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归侨支援新疆建设 扎根大漠献青春

2013年12月27日 13: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归侨支援新疆建设扎根大漠献青春
图为林忠兴侨民证。 党文婷 摄
图为陈贤佑归国时被子弹打穿的小皮箱。 党文婷 摄
图为郭英生学生证。 党文婷 摄
图为巫子彬在新疆参加工作(右二)。 党文婷 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12月27日电 (党文婷)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一批历尽艰辛回到祖国,怀着报国热忱奔赴边疆支援新疆建设事业的粤籍归侨。今天,记者在新疆侨联学习教育基地——粤新民族情援疆纪念馆了解到了四位这样的老归侨。

  林忠兴,广东梅县人,马来西亚归侨。他放弃了台湾发放的海外侨民护照,毅然回到大陆,作为一名归国华侨,他受到祖国优待,被安排了工作,并在培养教育下迅速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和工会干部。当时他暗下定决心,要响应党的号召,到新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用实际行动报答国家的培养哺育之恩。他毅然报名“赴新工作队”,从美丽富饶的岭南来到了祖国的西北边陲,一待就是一辈子。

  陈贤佑,广东潮州人,1930年生于越南。1949年,他离开家人,冒着枪林弹雨穿越了封锁线,因一只随身携带的小铁皮箱阻挡了子弹而脱险,回国后就读于广州中山大学,而后投笔从戎,1951年被王震将军“截留”入疆,从此扎根新疆。

  郭英生,1941年生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1948年因生活困顿回国,并从此与父亲终生未见。他“有志不在年高”,因崇拜王震将军南征北战、屯垦戍边的传奇而为自己取名为“郭震”,并雕刻印章印在学生证上。1956年,年仅15岁的他应征报名参加“赴新工作队”被拒,却“硬赖”着来到了新疆,成为了工作队队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并且在新疆奉献了全部的青春。

  巫子彬,1941年出生在马来西亚,时值日本侵略军的攻占,父母抱着他跑进原始森林躲避日寇的屠刀。9岁时,父母决定送他回祖国大陆读书,回国途中,轮船在靠近汕头港湾时触上了水雷,一声巨响后轮船被炸沉了。危在旦夕之时,解放军的巡逻艇赶来,将巫子彬救上了岸。1972年,他主动申要求到新疆去,并在此后投身于新疆的教育事业。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