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归侨夫妇下岗自创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越南归侨夫妇下岗自创业
2009年07月23日 14: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7月23日电 广西柳州市胜利东社区是柳州市归侨侨眷较为集中的社区之一,有近3000多名归侨侨眷,其中越南归侨侨眷占到半数以上。在离社区不到100米的地方,有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店名就叫“林记越南风味艾粑粑”,小店的主人是一对1978年从越南回国的归侨林景波、范越芬夫妻。

  说起林景波夫妻,社区侨务干部感触最深:2003年,夫妻俩所在的原柳州市华侨化纤厂改制,俩人被迫双双下岗,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他们的难处,社区侨务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在心上,多次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但因俩人的文化素质都不高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生活的艰难,激活了夫妻俩自主创业的思路:“利用自己的家传手艺——做越南风味艾粑粑”。他们的想法得到了社区的大力支持和肯定,于是夫妻俩花了不到一万元的资金,在自家的后院上建起了一间十余平米的小作坊。

  创业之初是艰难的,由于他们开的是夫妻店,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每天也只能做三四百个艾粑粑来零售,一般到下午卖完就收工。由于他们做生意讲究货真价实,别人买的绿豆4元多钱一公斤,他们则专挑好的买,一公斤绿豆比别人的要贵到一两元钱,猪油、白糖也都是按照高质量的要求来买。有一次,购回来的白糖颜色稍微有点黑,他们立即要求供货商换货。他们认为,如果在原材料上图省钱的话将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弄不好还会砸了自己的牌子,得不偿失。

  开店6年来,社区侨务干部充分利用社区场所和社会资源帮助他们大力宣传产品,每逢召开群众会议或上级领导来指导工作,他们都要隆重推出林记的越南艾粑粑。在招待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为使林记艾粑粑不断扩大客源,他们甚至自己花钱买来送给客人品偿,并且经常带客人到店里参观购买。由于严把了艾粑粑的质量关,加上它的口味独特,许多人吃了之后赞不绝口,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生意越来越好,产品也从家门口走到了市区内的大市场。有一件事让范越芳记忆犹新:“开店3个月后,一次有几位阿姨找到店里,说要订300个艾粑粑,让我们第二天送到人民广场。”,这笔大生意让她灵机一动:现在买艾粑粑的人这么多,每天都供不应求,何不开展预订服务,这样就可以提前按量配料做工,既不会因为做多了卖不完而留隔夜,又不会令顾客空手而归。于是,他们专门印制了订购卡片发给客户,方便客户提前预订艾粑粑。对于订货较多的单位,他们还开展送货上门服务,刚开始他们是用摩托车送货,随着业务量的加大和资金的积累,2008年9月,他们又买了一辆高顶蓬来采购原材料和送货。这样一来,两个人的经营路子再一次打开,变得更加灵活开阔,现在平均每天可卖5000多个艾粑粑,节假日如春节、清明和中秋节,他们的产品更是供不应求。由于扩大了生产,他们的人手就不够了,这时很多下岗失业的人都想到他们的店里来打工,但是他们最想聘用的就是和自己相同命运的归侨侨眷,先后安排了付万兰、张林娇等7名归侨侨眷就业。

  林记小店虽小、名声不小:2009年,在柳州市旅游局、柳州市商务局、柳州市广播电视局和柳州市广播电视中心共同举办的“2009首届‘风情柳州’美食大赛柳州名小吃”中,林景波的“林记越南风味艾粑粑”荣获铜奖。

  目前,不仅许多小吃摊点已成为他们的长期订户,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大酒店、宾馆都经常向他们下成批的订单。更重要的是,林景波夫妇俩打算进一步将小店业务扩大,并让这一风味小吃上包装、上档次,从而使更多的下岗归侨侨眷实现再就业。(柳州市外侨办/余柳慧)

【编辑:杨丽
    ----- 中国侨界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