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侨乡百岁归侨老人的幸福时光——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光明侨乡百岁归侨老人的幸福时光
2009年07月23日 14:26 来源:深圳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归侨老人”、101岁的郑喜老人在做木工活。(张清华 周日明/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01岁的归侨郑喜老人,是目前深圳光明侨乡唯一的一位年逾百岁的老人。

  7月15日上午,当记者走进他的家时,他正在做简单的木工活儿。看他干活的架势,身板硬朗,腿脚灵便,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位百岁老人。老人虽然一辈子无儿无女,但寡而不孤。12年前,无儿无女的郑喜老人失去老伴后,同样也是越南归侨的骆忠美一家人便把他接到家里,由靠打散工维持生计的骆忠美的小儿子骆祖强夫妻负责赡养。十多年来,这种血浓于水的人间亲情让风烛残年的郑喜老人感受到家的温馨和天伦之乐。

  郑喜老人回忆说,四年前,他在倒开水时不小心烫伤了臀部和腿,住进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孙儿、孙媳两人每天轮流守护在床前,由于路途太远,每天光花在公交车上的时间就有近4个小时。孙儿一家的生活并不宽裕,每天还给他煲好鸡汤送到医院。

  郑喜老人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对骆忠美一家人的无私“接纳”,他一直心怀感激,想给予回报,可自己一无所有。直到五年前,政府解决了他们这些归侨老人的养老、医疗保险问题,老人每月有了一笔不菲的养老金,他才实现了感恩的愿望。去年,他看到孙儿为了工作每天早出晚归,没有交通工具十分不便,老人就拿出八万元钱,给孙儿买了一辆轿车。

  92岁的孙发和88岁的老伴,1979年从越南逃难回国,来到光明农场后,夫妻俩因为超过就业年龄,没有安排工作,只能靠几个儿女们来养活。为了维持一家十几口人的生计,孙发夫妇七八十岁高龄时,还在山坡地角开荒种菜。从1979年到2004年,他们小病不管、大病静养,粗茶淡饭过了25年,竟然一生平平安安,至今依然身体硬朗。

  老人说,2004年,深圳全面实现城市化,他们都有了养老金和医疗保险。5年多来,老两口的养老金存折上的余额已经超过10万元。今年初,按照光明安居房政策,他们的两个儿子按成本价20%的优惠价格,分别购买到80多平米和108平米的安居房。老两口一合计,拿出10万元资助两个儿子装修新房。

  结婚72年达到白金之婚的95岁归侨老人庞子贵和92岁的妻子伍亚娇,依然恩恩爱爱。回忆起一生的风风雨雨,再看看今日的幸福生活,他们既感谢政府、也感谢儿媳。

  1938年,24岁的庞子贵与21岁的伍亚娇在越南结婚。1979年,庞子贵携妻儿老小一家数口回国。庞子贵夫妇由于超龄,没有安置工作,全家人的生活,全靠在光明农场当农工的儿子儿媳每月不多的收入来维持。屋漏偏逢连阴雨,1991年,老人唯一的儿子遭遇车祸撒手人寰,这个八口人的大家庭,仅靠儿媳黄芳一个弱女子独自支撑。俗话说“好秧半年谷、好媳半生福”,黄芳用爱撑起了这个家。庞子贵老两口虽然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但贤惠善良的儿媳仍然对两位老人孝敬有加,为他们的风烛残年遮风挡雨。

  现在,庞子贵老两口的养老金加上各种政策补助,每月有四五千元。当年曾经为生计愁眉紧锁的耄耋老人,脸上重新焕发出年轻的光彩。老人悄悄告诉记者,他们已经积攒了不少钱,除了为残疾的大孙子治病外,另一个孙子今年要结婚,他们老两口得备上一份上万元的大红包呢。(张清华 周日明)

【编辑:杨丽
    ----- 中国侨界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