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慧敏的电影生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司徒慧敏的电影生涯
2009年09月03日 10:1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司徒慧敏(左一)率中国电影代表团出访。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电影传入中国已过百年,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司徒慧敏是不能不提及的。因为他是我国电影制片、电影机械、电影胶片工业和电影科研工作的开拓者之一。

  司徒慧敏,1910年出生在广东开平的一个华侨家庭。他侨居海外有两次。一次是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他于1928年至1930年赴日本;而另一次则是奉组织之命,于1946年至1951年到美国学习电影和从事华侨进步工作。两次合计达7年之久。司徒慧敏的天赋颇高,能熟练掌握英语、日语,並粗通俄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电影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发明和兴起的。司徒慧敏利用在海外的机会,对这门新兴的艺术广为涉猎、深入研究。在日本东京上野美术学校学习时,参加日本大学电影研究班,並进入早稻田大学电子系旁听。在美国,先在好莱坞企业电影场及西电公司影场学习和工作,后来赴纽约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电影,并到雷电华公司的纽约工厂工作。所有这些,为他日后进入电影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从日本回国后,1934年司徒慧敏在上海参与组织成立电通影片公司,曾任该公司摄影场主任、制片人兼导演。他联合进步的艺术工作者拍摄了《桃李劫》、《自由神》、《都市风光》和《风云儿女》等颇有影响的影片。其中,田汉、聂耳为《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在新中国成立后,还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36年电通公司被迫停业,司徒慧敏转入联华影业公司。抗战爆发后他转移至香港,又组织拍摄了《孤岛天堂》、《白云故乡》、《游击进行曲》等以抗战为题材的影片。

  在中国电影事业发展进程中,司徒慧敏曾创造过几个第一。过去的录音设备均靠进口。早在1933年,他就与两个技术员一起,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录音机,并在《渔光曲》、《新女性》等影片的制作中使用。1952年,司徒慧敏从美国转辗欧洲回到国内,当时,新中国的电影正处在起步阶段。他筹建中国电影科研所,并担任第一所长。他参与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组建工作,并导演摄制了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纪录片《八一运动大会》。他还组织有关的专家制定出我国电影事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司徒慧敏担任电影局副局长,主管电影技术和外事。此后,他为多家电影制片厂、电影洗印厂、电影机械厂和电影胶片厂的选址、筹建和人才培养尽心尽力。

  祖国的天空虽然大多时候晴空万里,但有时也会乌云密布。“文革”中司徒慧敏受到冲击和迫害,不过他坚信这样的日子不会长久。1975年他重新担任电影局负责人,1978年至1982年又出任文化部副部长,主管电影和外事,为拨乱反正和探索新时期电影改革做了大量工作。

  还值得一提的是,晚年司徒慧敏从文化部的领导岗位退下后,使得他有时间来为侨界做事。他曾任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和全国侨联顾问。司徒慧敏因癌症于1987年4月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逝世前两个月,他还要到海南华侨农场调研,连飞机票都买好了,后因医生反对而未能成行。

  这位从海外归来的赤子,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潭 江)

    ----- 中国侨界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