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承宗带碳酸钡镭标准源回国 发展中国核武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杨承宗带碳酸钡镭标准源回国 发展中国核武器
2009年11月26日 15:0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上世纪60年代的一天,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时间日益临近,上级领导要听取杨承宗的汇报。正在这时,杨承宗忽然感到右眼不适。作为放射化学家,他知道,这回的麻烦可不小,因为这只眼受过伤……

  1911年,杨承宗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1947年,杨承宗由严济慈、钱三强介绍,赴巴黎居里实验室进修放射化学,师从伊莲娜•居里。

  1951年6月,杨承宗获得了博士学位,但他婉谢了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年薪为55.5万法郎,另加补贴”的聘任,毅然选择了回国,尽管回国后,他的薪酬只有“每月一千斤小米”。为了尽可能多地为国家采购科研设备,他还搭上了自己的全部积蓄,甚至不得不变卖手表、相机补贴家用。

  回国前,伊莲娜•居里送给他10克珍贵的碳酸钡镭标准源,约里奥•居里还特地请他传话给毛主席:“你回去转告毛泽东,要反对原子弹,你们必须自己有原子弹。”

  他的话对促进中国发展核武器起了重要作用。此后,杨承宗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任室主任,取得了多项成果,培养了一批人才,还参与了我国原子能发展规划的制定,担任过中国科技大学放射化学系第一任系主任。

  1953年,杨承宗赴协和医院修理一套装有镭的设备,日军占领北平后,把这套设备弄坏了,他们竟让放射性物质向空气中自由排放,不知害了多少人。杨承宗不顾没有防护装备的危险,抢在别人前面,迎着射线走上前去,果断、妥善地处理好了破损的装置,但他的右眼却因为超剂量的辐射而受了伤。

  1961年,上级急调杨承宗到某研究所任业务所长,研究铀矿的选矿和冶炼,为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准备核装料。他不顾担子重,时间紧,全力投入工作中,取得了许多在国际上领先的成果。就在胜利一步步逼近时,领导要听取杨承宗的一次重要汇报。为了不影响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他不顾自己的病痛,坚持汇报工作。等他再走进医院,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时机。

  经过了两年的艰苦奋斗,杨承宗终于带领五所的科研人员,提前三个月完成了任务,为研制我国的核武器立下了大功。然而,他的右眼却彻底失明了。

  “文革”中,杨承宗随中国科技大学到了合肥。“文革”结束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这期间,他又创办了合肥联合大学,圆了许多学子上大学的梦。长期来,杨承宗坦然地面对荣誉,乐观地面对人生,表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崇高品德。他是公认的新中国放射化学的奠基人。 (边东子)

    ----- 中国侨界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