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欲晞:我的人生始终烙着“侨”的印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李欲晞:我的人生始终烙着“侨”的印记
2010年02月08日 09:30 来源:上海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二零零八年十月二十九日,李欲晞在福建省侨联八届一次全委会上当选为福建省侨联主席。图为十月二十八日李欲晞在福建省第八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 中新社发 刘可耕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想采访福建这个侨务大省、全国重点侨乡的侨联主席不是件容易的事。记者在福建侨联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见到李欲晞时,他已经连续多日忙到凌晨1点多才休息。但在活动庆典上,他周到地招呼着上千名海内外嘉宾,潇洒自如、谈笑风生。

  记者对李欲晞的采访,就在会议的间隙开始了。虽然不时被各种各样的询问、电话所打断,但他依然思路清晰、精神饱满,一谈起侨就有说不完的话。李欲晞对自己的人生总结是:“我的人生始终烙印着一个侨字。”

  回国不是做客的

  在采访之前,记者通过参加庆典嘉宾的讲述,几乎可以为李欲晞拼出一幅侨界传奇人物的剪影:旅居新西兰20年的一位闽籍华侨赞叹他在海外华侨中的巨大凝聚力;福建侨联的同事们说:“李主席能唱能跳,亲切没架子。有他在地方,就少不了掌声和笑声”;兄弟省的侨界同仁评价他:“福建的李主席最幽默,心态最年轻”;当年一起上山下乡的“知友”说:“欲晞有个性却不张扬,聪明、有才华,最可贵的是他一直保持着那种童真的幽默。”

  当记者带着这些零碎的“印象”坐在李欲晞面前时,他爽朗地笑起来,说:“总结我的人生,始终烙印着一个侨字。小时候出生在菲律宾,是华侨;刚回国的时候‘侨居’在泉州一户归侨家里,上山下乡时‘侨居’在德化;现在我是泉州人‘侨居’在福州。”

  1948年11月,李欲晞出生于菲律宾的爱国华侨家庭。当时,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已渡过长江,新中国即将成立已经毫无悬念,激动的父亲就以“东方欲晓”的含义为清晨5点出生的儿子取名“欲晞”,以表达爱国的情怀。从此,爱国也成为李欲晞的人生底色。

  1958年,李欲晞随家人回到泉州。李欲晞回忆:“我父亲常说,社会主义大厦已经快要建成了,现在是祖国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回去添砖加瓦,将愧对祖国愧对后代。”

  初回泉州,百废待兴的祖国闪烁着新生的光芒。尽管连国内的厕所是蹲厕这些生活细节都与国外有所不同,但李欲晞本能地在这片土地上感到一种回家的温暖和安定。泉州老街的红砖绿瓦、东西塔、开元寺,成为他对祖国的第一印象。

  “我牢牢记得父亲的话,回国不是来做客的,我要为新中国建设尽心尽力。”1969年,21岁的李欲晞作为泉州市第一批知青,唱着“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的歌曲,来到福建德化雷锋公社插队落户。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是怀揣理想主义的热血青年站在坚实的土地上,开始了解真实的乡村和社会。”

  艰苦的乡村生活没有改变李欲晞为国服务的热情,40年过去了,李欲晞回首当年的经历说:“我们为落后的山乡带来了文化艺术食粮,也在广阔天地中锻炼了自己。可以说,这段经历是我人生的启蒙,对我后来的成长起到了莫大作用。”

  “戴云雄鹰”的革命婚礼

  李欲晞把14年青春献给了德化的戴云山区。1970年,德化文艺宣传队成立,多才多艺的李欲晞成了队里的多面手。他是文宣队乐团的小提琴手,是《红色娘子军》里表演抢眼的“黄金绿叶”,更是能自己作曲填词的编导。当年与李欲晞同看一个谱架的文宣队队友还珍藏着他创作的手稿:“当年,欲晞乐观开朗、积极肯干,他后来的人生旋律演绎得如此精彩,是德化文宣队的骄傲。”

  李欲晞动情地回忆:“那些年,每年春节都是在基层慰问的演出中度过。每次演出,夜幕初临,山民们举着火把,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看演出。在蜿蜒的山路上形成一个闪烁的之字形,我就感到当地人民是多么需要文化生活。”

  由于长期扎根山区和出色表演,德化文宣队赢得了“戴云雄鹰”的美誉,这也是李欲晞和队友们最珍视的荣誉。

  在文宣队的岁月里,李欲晞还遇到了后来与自己风雨同舟的人生伴侣。李欲晞的夫人吴永珍回忆,两人的姻缘正是文宣队书记做的媒。到了原定举办婚礼的日子,文宣队却接到慰问部队的演出任务,由于通讯不便,无法通知家人,家里已经开始放起鞭炮,但两人却已经随队踏上了去演出的路。“一直到年底,书记把总结会变成婚礼,文宣队的男演员作为夫家,女演员作为娘家,把我从这边宿舍送到他的宿舍。我们就这样举行了革命化的婚礼。”

  婚后,李欲晞夫妇坚持演出,女儿李馨4岁前,就在后台剧组的服装箱上度过了童年。如今,当年的小女孩已经是北京舞蹈学院的著名舞蹈教授。李欲晞说:“现在看来,那时候所有的队友都是我女儿的老师,每次演出排练对她都是耳濡目染。对孩子来说,优厚的物质和豪言壮语都不如长辈的言传身教,父母身体力行能产生无穷的力量。”

  当时只道是寻常

  与其他文宣队队友不同的是,1984年,李欲晞作为归侨青年中的佼佼者,从文艺战线转向侨务工作。但多年来在文艺工作中的积淀和感悟,让他在侨务工作中也做得风生水起。

  在闽籍乡亲中,李欲晞的亲切和平易近人有口皆碑。在东帝汶暴乱中归国华侨的座谈会上,李欲晞亲自为归侨们剥粽子,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温暖;探望华侨农场的老归侨,李欲晞当场拍板,立即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在《歌唱祖国》的歌声中共同回忆为新中国效力的激情岁月;到海外宣传祖国的发展,李欲晞领唱《常回家看看》,无数华侨华人流泪合唱,在场中外人士无不感动得热烈盈眶。多年的艺术修养、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使得李欲晞总是成为侨界联欢活动的中心,在海外闽籍侨胞中拥有很大凝聚力。

  但对于家里,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李欲晞却只能做个“甩手掌柜”。他的夫人透露,“有一次,我出访印尼,欲晞打了一个国际长途问我,筷子在哪里?”李欲晞听了哈哈大笑,说:“这就是所谓的忠孝不能两全吧。”

  多年的侨务工作生涯中,李欲晞说自己记忆最深的是2004年的第十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胡锦涛同志亲自来到致公党、侨联的联组讨论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侨务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听了我们的汇报,他指出,要成立国家华文教育基金,通过传统文化、华文教育凝聚广大华侨华人。这次会议对侨务工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振奋人心。”

  谈到未来的发展,李欲晞说:“福建是著名侨乡,拥有丰富的‘侨’资源,目前,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侨华人超过1000万。在过去的60年中,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华侨华人对福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去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西经济圈成为福建经济升级换代的全新动力。福建应充分发挥重点侨乡的作用,挖掘、发挥好‘侨中有台、台中有侨’的独特优势,在海西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侨联这个平台,华侨华人和福建实现互利共赢。”

  回首往事,李欲晞感慨地说:“我这辈子和侨分不开。我现在任务还很重,要做的事情太多。”采访结束时,他深情地读起一首自己创作的小诗:“回首往事情荡漾,当时只道是寻常。今日共解其中味,一往无前奔前方。”记者落笔写下最后一个字时,李欲晞已经神采奕奕地走上庆祝大会的主席台,数千人的会场里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陈丽伟)

    ----- 中国侨界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