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2001年04月20日 星期五

中新网广告



中新专著>名人录>文人学者

萧友梅二三事



  萧友梅是我国知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他曾在日本和德国学习音乐。1920年归国到北京,先生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和北京艺专任教。

  为了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编写了大量的音乐技术理论书籍和教本。当时国内创作的歌曲很多,他随写随教。1922年,他的《今乐初集》和《新歌初集》出版,成了当时音乐界一件盛事。

  萧先生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还组织了一个管弦乐队。这个乐队虽然只有17人,但这是中国人自己组织的第一支管弦乐队,向人们介绍了西洋的器乐曲,以至大型的交响乐。记得有一次徐志摩给学生讲英国诗人济慈的《夜莺歌》,学生们说根本没有听过夜莺的叫声,徐先生就带领大家去听萧先生指挥的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乐”。听着音乐,同学们仿佛来到乡间的小溪边,陶醉在田野里多种鸟儿动听的鸣叫声里。

萧友梅

  萧先生最快意的一件事,就是他1927年到上海后,亲手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音乐学院——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以前,音乐这个专业不被重视,在高等学校里不过是附庸,有的与美术合在一起称为图音系,有的与体育合在一起称为音体系,有的更是大杂烩称为图工操唱。后来经过他的努力,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音体科终于两科分立,音乐科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向全国普及,萧先生向各省教育厅发函,让各省选送若干学生来音专学习,毕业后再回到原地。这样一来,这座高等音乐学府里,也有了来自边远省份的“土包子”了。

  1936年,日本乐队指挥近卫秀吕到上海指挥一个外国营弦乐队,为了表示“亲善”,他提出回国后要送给音专一架钢琴。过了一些时候,日本领事馆写的一封信中说,近卫秀吕的钢琴已经运到,请音专派人去办交接手续,萧先生的答复却是拒绝接受。抗战期间,汪精卫投靠日本帝国主义,组织南京伪政权,也曾企图拉萧先生下水。但是他始终在上海这个孤岛上维护着那个风雨飘摇的音专,一直到1940年病逝,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记得上海有一家自来水笔公司曾经邀请各界名流用它的产品题字,并把这些字迹汇印成册,证明它的金笔特别适用于写中国字。其中有一页是萧先生写的,内容是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为一具辛勤创业的爱国音乐教育家,他的作为不是正体现了于谦这首诗的精神吗?


滚动新闻-新闻大观-中新图片-中新财经-中新专稿-图文专稿-中新影视-中新出版-中新电讯-中新专著-中新英才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