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2001年04月20日 星期五

中新网广告



中新专著>名人录>社会秘闻

慈禧太后逃亡记



  少年时在古都北平上学,一有空就去天桥逛逛。那里的杂耍、小吃,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抗战时期流浪到另一古都西安,一有空就去南院门逛逛。那里也有杂耍、小吃,仿佛又回到了天桥。

  南院门也同天桥一样,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有几位老先生对我说过,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在“庚子之乱”逃离北京之后,辗转到了西安,就在南院门暂住,后因嫌住地铗小,又迁到了北院门。

  庚子年为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从天津打到了北京城。8月14日,太后老佛爷见大势不妙,带着光绪帝和一批王公贵族,化装逃出了西直门。经过太原,从风陵渡过黄河,进潼关,过华县、临潼,于10月26日到达西安。

  西安当时有两个高级衙门,一是陕甘总督衙门,在北院。另一是陕西巡抚衙门,在南院。慈禧到达西安以前,地方当局已把南院大肆修整,准备做慈禧的“行宫”。谁知“老佛爷”一到西安,竟嫌南院房屋太少,陈设款式也不合她的心意,于是又匆匆忙忙把北院腾出来,兴师动众,日夜开工,还强拆了不少附近的民房,尽量按照北京大内的格局,精心设计。好一番折腾,慈禧才搬进画栋雕梁数百间的北院。

  慈禧逃到西安的那年,陕西大旱,受灾地区达60余州县,不少地方颗粒无收。据老年人讲,当时陕西有800万人口,而灾民达300万以上,西安街头也出现俄殍。可是,对这些景况,慈禧无动于衰。她那“行宫”里庞大的御膳房,仍分为荤、素、菜、饭、粥、茶、酪、点心等局,每餐“摆膳”依然是100多道菜,哪一天也得二、三百两银子。慈禧对此犹嫌不足,还命地方官进奉有特色的地方风味食品。据说两大街桥梓口的“天锡楼”,辇上坡的“老童家”都经常送菜进“行宫”。

  夏天,慈禧要喝冰镇酸梅汤,西安无冰,地方官只好派专人去太白山顶凿那终年不化的冰,运回西安。她嫌西安天气热,地方官想方设法划来几个绿色大琉璃缸,每天派专人不停地换注冷水,为她房中降温。

  1901年7月,西安传说李鸿章在北京与洋人订了和约,两宫即将还都。随慈禧逃亡的王公大臣,官吏士卒们,欣喜欲狂之余,又大肆搜寻土产方物,置办行装,土币、皮货等被收罗一空。有附庸风雅的王公(如溥伦),竟把西安碑林之名碑拆装行囊之中。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慈禧等一行要“回銮”了,向陕西地方当局要车、要马、要民夫,西安府只好向四乡农民征用。3年大旱之后又逢此人祸,陕民之苦实不堪言矣!

  辛丑八月,慈禧等一行由西安启程回北京,按清代驰驿的制度,凡有过境的官吏,不论其职位高低,地方均需供应食宿。今番老佛爷返京,为了便于沿途州县安排食宿,慈禧统率有数千之众的逃亡大队分三批登程。这三批人,浩浩荡荡如过境之蝗虫,“上八八席”(每席八碗八碟),“中八八席”,沿途吃得不亦尔乎,每餐办席百桌,一路吃到北京。沿途供奉的官员更藉此机会贪污中饱,苦的还是老百姓。沿途各宿站的陈设,如古玩、铜器、绸被等亦被席卷而去。地方官也只有忍气吞声,装作不见。也有的县令实在无法满足王公官吏的需索,愤而摔下纱帽,挂冠而去。

  慈禧等一行出长安东门,第一日到临潼华清池沐浴小憩。次日起,经华阴,出潼关,入河南省境。河南巡抚为满人松寿,此人善于阿谀逢迎,沿途安排迎送深得慈禧欢心,他又驱使民众向慈禧献瓜果、土产,更使她高兴,后来松寿终被升迁为闽浙总督。

  在河南境内的洛阳、开封,慈禧均曾停留数日。在洛阳是为了游龙门、千佛岩、关羽墓。在开封,正逢阴历十月,月初为光绪帝生日,月中是慈禧的生日,都叫“万寿”节日,当然要在当地大肆庆贺一番。驻驿半月,所费又不止几万几十万两银子了。

  离开封后,天气已渐寒,慈禧等归心似箭,每日按站赶路,过安阳,到河北省境内,护驾任务由直隶总督袁世凯接手,到正定以后,改乘火车北上。慈禧乘坐的专车,车内用黄缎子障壁,地上铺黄龙图案地毯,金碧辉煌。车行不及一日,到达终点马家堡车站。留京的王公大臣,文武大员跪接,老佛爷才算结束了她的逃亡生活。但随即颂昭修葺颐和园,又在京城过起了她奢糜享乐的生活。


滚动新闻-新闻大观-中新图片-中新财经-中新专稿-图文专稿-中新影视-中新出版-中新电讯-中新专著-中新英才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