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2001年05月14日 星期一

中新网广告



中新专著>名胜篇>园林建筑

“亭”的趣谈



  春天来临,不由地想起了北京颐和园的“知春亭。”此亭此景,笔者前文已有述记。这座重檐四角钻尖顶的“知春亭”,每天春天,昆明湖总是由此开始解冻,游客可凭栏远眺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亭畔遍植垂柳,春天一片青绿,煞是好看。

  “亭”的出现,在中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但起初的“亭”与后来点缀园林的“亭子”是不同的。如周代的边防要塞,常设有侦察、瞭望的岗亭,也称“亭堠”,即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每亭设有亭吏。到秦汉时,“亭”又演变成为农村的一种行政机构,一般为“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卿”。汉高祖刘邦,就曾经当过“泗上”(在今江苏沛县东)亭长。

  到唐代,“亭”才发展成为一种点缀景物的小型建筑物,开始在园林和风景区不断出现。到宋代就更为普及了,不仅亭子越来越多,而且在设计上,建筑造型上,逐渐形成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几乎是有园必有“亭”。全国各地,大凡风景优美的地方,如北京的“颐和园”、“景山”,杭州的“西湖”,以及苏州的古典园林等,均有极为精巧的亭子点缀,构成美丽的格局。当然,同样是亭子,其特色和设计,也不尽相同,有的注重观赏价值,有的具有象征意义,引人入胜,趣味无穷。象点缀在景山五峰上的“五亭”,是注重表现观赏的亭子;它使景山公署显得格外美丽、壮观。景山的五亭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可以说是中国许多亭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其东边的名曰“周赏亭”,西边的名曰“辑芳亭”。两亭内两峰,又建有两小亭,东面的名叫“观妙亭”,西面的叫“富览亭”。四亭左右对称,同中峰的“万春亭”构成一幅和谐自然的美丽图案。


滚动新闻-新闻大观-中新图片-中新财经-中新专稿-图文专稿-中新影视-中新出版-中新电讯-中新专著-中新英才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