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2001年05月14日 星期一

中新网广告



中新专著>文化篇>文苑逸趣

刘半农先生举“她”、“它”



  美籍学者赵元任不久前偕女儿赵如兰及女婿到了北京,使人想起与他同时,并与之合作过的另一位学者刘半农。

  刘半农原名复,1891年生子江苏省江阴县。1918年因给《新青年》投稿而显露才华,被主编陈独秀请到北京,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他积极参加新文化革命运动,写了大量的诗作,内容多是反封建的,形式着力模仿民歌,发表编成为《扬鞭集》。他又采集了不少民歌,编为《瓦釜集》,他的名字以“半农”自居,表明他向下的决心,这在当时也是难能可贵的。他同时也研究语言,亦有不少著述。他是中国现代卓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语言学家。

  刘半农很有创新精神,“她”字和“它”字的创造,即一例。

  在白话文里,用“他”字作第三人称代词,统称男性、女性及一切事物。

  “五四”运动前后,有的文学作品中也用“伊”字专指女性。鉴于这种混乱情况,刘半农于1923年创造了“她”字,指代第三人称女性;用“它”字代称事物。“她”字和“它”字一出现,即遭到一部分守旧者的攻击和反对,但历史潮流不可抗拒,很快便得到众多人士的承认,并广为使用。此后各种字典也都收录了这两个字。此事在当时文化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鲁迅回忆刘半农时说:“他活泼、勇敢,打了几个大仗。譬如罢,‘她’字和‘它’字的创造,就都是的。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10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

  刘半农于1924年到法国留学,专攻语言学,著有《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192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34年病逝北京,葬于香山碧云寺东侧风景秀丽的玉皇顶。


滚动新闻-新闻大观-中新图片-中新财经-中新专稿-图文专稿-中新影视-中新出版-中新电讯-中新专著-中新英才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