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2001年05月14日 星期一

中新网广告



中新专著>文化篇>文苑逸趣

京华报馆忆宣南



  晚间看电视剧,见剧中人手捧报纸,聚精会神地阅读,忽然大声说:“瞧瞧今儿个的《小实报》,都登出来了!”接着一个特写镜头——对开的大报,白地阳文“小实报”三个黑字映入眼帘。于是,我蓦然而生一个印象——假。

  《小实报》是半个世纪以前北京风行一时的小报,本名《实报》,是四开小型,不是对开大张,读者爱其短小精悍,习惯以“小实报”呼之。实则报名本无“小”字。报头用碑刻拓本集成的黑地阴文“实报”两个字,极醒目。以我的眼光看,电视剧的这个细节,与史实不符。因此我不揣冒昧就我所知唠叨兄句。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报馆多在南城的西半部,也就是昔日的“宣南”。就印象所及,略述数家。

  骡马市大街路北魏染胡同有两家报馆:一家是邵飘萍先生(振青)的《京报》,抨击时政,邵先生因此殉职,治近代新闻史者早有专文论述。另一家是《实事白话报》,创于民初,四开一小张。二十年代,笔者每天必看该报连载的《白话三国》。当时该报不用标点,每句空一格,作为断句。

  宣武门外大街有好几家报馆:北头路西是《实报》馆,始创于1928年北伐以后,用小五号铅字排印;开张虽小,内容尚丰,副刊尤为出色。徐凌宵先生的戏评,短短一二百字,鞭辟入里,引人入胜。张醉丐先生的打油诗,多记梨园秩话,对后起之秀和票友常给于鼓励。张氏出身世家,是清初名将一等子爵张存仁的后裔,原名裕椿;其父张国正,光绪间任福建按察使。张醉丐先生生于福州,福州古称榕城,故他有一字“榕生”。大林山人的史料笔记,颇多秘闻。大林山人是湖北黄梅人汤颇公先生的别号。汤氏曾任北平市政府参事,熟悉近代史事,著有《新谈往》一书。三十年代袁良任北平市长时,编印《旧都文物略》,聘汤氏为总编纂。

  《新北平报》报馆在宣武门外大街路东,和《实报》报馆遥遥相对。该报创刊于1931年,至1937年改为《新北京报》,四开一张,内容充实,副刊作者阵容整齐,颇多大手笔。著名武侠小说作家赵焕亭,曾为副刊撰写笔记小品,隽永有味,栏目似是《幻亭戏墨》。二三十年代的武侠小说作家有“南有不肖生,北有赵焕亭”的说法,或曰“南向北赵”。“南向”是湖南平江人向达,字恺然,笔名平江不肖生,作品内容偏重武术技击!代作为《江湖奇侠传》;“北赵”即河北玉田人赵黻章.字焕亭,所写多以近代史事为素材,代表作为《奇侠精忠传》陈慎言的社会小说《庸人多福》,耿郁溪的言情小说《半夜潮》、《凤求凰》,也在副刊连载。陈慎言是福州人,久居北京,熟谙旧京风土人情,晨报馆曾出版他的小说《说不得》。耿郁溪作品清新流利,多写青年知识分子的爱情生活,备受大中学生青睬。

  《立言报》报馆在宣武门外椿树上三条,创刊于三十年代,四开一张;金受申的北京民俗,景孤血的戏评,连阔如的评书《东汉》,均博得读者好评。1938年《立言报》停刊,改为《立言画刊》,16开本,每星期六出版一期,内容侧重对京剧演员及剧场情况的介绍,辅以照片,图文并茂。金受申另辟《北京通》专栏,叙风物礼俗,不征引古籍,全凭亲身采访,生动朴实,吸引了不少读者。评书《东汉》仍继续连载。翁偶虹的《藕红室脸谱》,图绘精工,渊源有自,弥足珍贵。

  《时言报》报馆在和平门外铁老鹳庙(今铁鸟胡同),创刊于1930年,四开一张。该报以社会新闻,里巷琐事为主,副刊多小说连载,有高豫祝的评书《东汉》,某君的评书《善恶图》。高豫祝的《东汉》与连阔如的《东汉》路数不同,各有千秋。鸟迷的《儿女情》,则是警世的社会小说。鸟迷原名林谷治,字达砚,福州人,是林文忠公(则徐)的后裔,久居北京,喜养鸽,任中学的数学教员;理科教员而操笔耕者,实不多见。


滚动新闻-新闻大观-中新图片-中新财经-中新专稿-图文专稿-中新影视-中新出版-中新电讯-中新专著-中新英才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