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2001年06月07日 星期四

中新网广告



中新专著>名胜篇>寺庙古塔

尼山有幸生仲尼



  尼山砚的产地在曲阜尼山。刘禹锡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尼山高不过500米,只因至圣先师孔子在此出世,故扬名天下。后人为纪念孔子,在尼山修建了颇具规模的孔子庙。

  尼山孔子庙,座落在五峰莲峙的中峰东麓,前后有五进院落,占地约十七万平方米,红墙绿树,金黄色的殿顶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之中。据说孔子庙始建于后周显德年间(约公元954-960年),宋庆历三年,孔子四十六代嫡系孔宗原袭封文宣公后,又建讲堂,立书院,置祭田,大规模扩建增修。

  尼山孔庙分中东西三路古建筑群。中路是主体,与北京的孔庙一样,大成门,大成殿,寐殿等设置一一俱全。三楹殿室的最大建筑大成殿,里面供奉着孔子及四配(颜子、曾子、子思、孟子)的塑像,东西两庑各五间,供奉十二哲人(闵损、冉耕、冉雍、宰矛、子贡、冉求、伸由、言偃、卜商、孙师、有若、朱熹)和七十二弟子的牌位。殿前有气势高大的巨碑四座,两座元碑雕有云龙戏珠的精美图案,巨龟负石,古朴生动。碑文详记修庙、祭庙之事。大成殿后是供奉孔子夫人方官氏的三楹寐殿,也有东西两厢,各为三间,供奉孔子独子孔鲤和独孙孔伋(子思)的牌位。尼山孔庙的东路古建筑,有讲堂、土地祠、神庖等设置,西路有供奉孔子之父叔梁纥的启圣殿,还有供奉孔子之母的启圣寐殿。在西路和中路古建筑群之间,有一座供奉尼山神的小山神庙。由于尼山生孔子有功,宋仁宗皇祐二年,封尼山神为毓圣侯,享受与孔子同等荣誉的四时大祭。

  在孔子庙的第一进院东南,有一座四角飞檐,绿瓦盖顶,古朴典雅的凉亭,这就是孔子当年登临尼山观川眺望的地方。原来,尼山脚下有一条波涛翻滚的辽河,自东北方向浩荡而来,向西南方向翻卷而去。一天,孔子登临此处,见到那汹涌澎湃的河水,联想到人世间永无休止的千变万化,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尼山传奇很多,大都与孔子有关。尼山庙前有天然柏树林,株株古柏,树端尖尖,树杆光滑,叶如丝丝细毛,向上而生,紧贴一起,簇拥在树顶,酷似书法用具之毛笔,因称“文人柏”。该柏籽可燃墨,木可造纸。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异乡人争相播种移栽,竟无一株成活。唯有尼山土可使“文人柏”根深叶茂。百姓传说,尼山本无柏树,因孔子写《论语》,《春秋》,整理诗、书、礼、乐等古老文化,用笔最多,功劳最大,天帝感其诚,特将“文人柏”赐予尼山夫子诞生地。

  尼山东峰山腰有颜母祠,是祭祀孔母之处。祠堂前有一井筒倾斜的“扳倒井”,又名颜母井。井深数丈,口宽三尺,清水伸手右及。相传,孔母颜氏是尼山东南不远的颜母庄人。因与孔子之父叔梁纥结婚,时年一十八岁,丈夫已经七十,不合“男子三十而有室,女子二十而有夫”的古礼规定。颜氏在分娩时,往山上走,忽然觉得口渴难忍,正好山路旁边有口井,可是用手够不着水,颜氏自言自语道:“要是此井能扳倒就好了。”话音刚落,只觉脚下一晃裆,定眼一看,井筒已经倾斜了,清冽的井水涌及井口。

  尼山的酸枣树和野槐树,还有许多长刺的荆棘也都很特别,即它们的刺尖一律朝下长,并且十分柔软。当地传说,原来,颜氏在夫子洞生下孔子后,急忙赶回娘家拿衣服,谁知荆棘从生的山道上,野刺老是刮衣服,裤腿都被酸枣棵拌住了。颜氏一边拔掉身上的刺,一边说:“俺儿要是真的命大,上天就会让这些野刺往下长。”一语未了,耳边“唰”的一声,尼山草木的刺尖都朝下了。夫子洞口有许多光滑的石头,拳头般大小,俗称“卧虎石”。又常见雄鹰在洞口盘旋,似乎那里是栖身之处。相传孔母回娘家取衣服的时候,两只老虎跑来,卧到洞口把门去了。当时正是暑天,山洞中闷热,孔子啼哭不止。一只雄鹰冉冉而降,飞进洞内,给孔子摇风送凉。待孔母返洞时,虎很知趣地走开,鹰也自洞内飞出。所以,在尼山一带,流传着孔子是“凤生虎养鹰打扇”的说法,妇孺皆知。

  尼山上还有一条“红水溪”,百姓传说那是当年孔母洗手的一条小溪。


滚动新闻-新闻大观-中新图片-中新财经-中新专稿-图文专稿-中新影视-中新出版-中新电讯-中新专著-中新英才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