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首 页 新闻大观 国 际 财 经 体 育 文 娱 台 湾 华 人 科 教 图 片 出 版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网特稿:航天“少帅”袁家军 三送神舟入天宫

2002年04月24日 07:48

  中新网北京4月24日消息:(左赛春)四月的北京,春意盎然,拂面的微风中仍有一丝清冽的寒意。神舟飞船总指挥袁家军放下四号飞船的计划书,换上白大褂,来到刚刚巡天归来的神舟三号飞船返回舱前。

  指定时间一到,十几位精神抖擞的神秘来宾信步走进厂房并按序座好。与他们年龄相仿的袁家军站在返回舱前,将飞船返回着落的情形一一讲解,并间或“播报”一些现场见闻:“当我看到返回舱的第一眼,它正直挺挺地站在沙地上,表明这是一次十分完美的飞行。”来宾们不禁兴奋地鼓起掌来。他们,就是不久后将乘座“神舟”飞天的中国航天员。

  果敢少帅 三送神舟入天宫

  2002年3月25日,戈壁滩上一个难得的风和日丽的日子,神舟三号飞船定于当晚10:15分启程。

  清晨,袁家军仍像往常一样跑步来到溺水河畔,他停在东风公园与航天员别墅间的草地上,舒展流畅地打了两套杨式太极拳。从他那娴熟怡然的动作中,看不出打造飞船这一复杂巨系统的多艰,也感受不到大战将临的紧张。这位三十九岁的少帅,在行云流水的一招一式中,把将航天员送上天的“天字号”任务举重若轻地举起。

  极度的自信,源于极度细致深入的工作。为了确保神舟三号飞船的圆满成功和万无一失,袁家军几乎释放了所有的能量,向生命的极限挑战。严字当头,不讲情面,把所有的问题都梳理得清清楚楚,把所有的疑点都排除得干净透彻,难怪飞船临行前他会平静如水。

  神舟三号,是一艘与真实载人状态非常接近的飞船。作为飞船第一责任人,袁家军除了要做大量的重大技术决策,还要负责飞船计划、质量管理和大系统间联调等工作。经过前两艘飞船的洗礼,他不仅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周末调度会”的法宝,而且在质量管理、质量监督、数据判读和经营队伍的情绪上将总指挥的职能演绎得淋漓尽致。

  为了攻克研制过程中的难题,一年多时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袁家军几乎跑遍了五院京内京外的所有厂所,现场拍板,归零疑点。所有重要的评审会他都亲临现场,光返回舱空投试验,他就三赴大漠,调度指挥。

  4月1日,神舟三号回家的日子。下午一点,袁家军已与160多名执行回收任务的队员浩浩荡荡地守侯在内蒙古中部的理论落点。那天风沙特大,阳光甚烈,袁家军戴着风镜,总是情不自禁地抬头看天。看后他又暗自发笑,三个小时后实行制动,离看到那个红白相间的降落伞还早着呢。

  4:38分,从他们待命的西北方向突然传来“嘭”的一声巨响,凭着多次空投试验的经验,袁家军当即对落区指挥长夏长法副司令说:“是抛伞舱盖的声音,伞系统已正常工作。”这时指挥车里传来报告声:“返回舱下降速度正常。收到飞船信标,回收3号发现目标。”袁家军举起望远镜竭力地四处搜索着,由于风沙扬起,能见度不够,看不见那个让他望眼欲穿的返回舱。

  “直升飞机目视返回舱,状态良好!”5:05分,一听到这个激动的报告声,许多人都欢呼着蹦了起来。袁家军火速乘上直升机,十分钟后到达现场。当他站在摇晃的飞机上,从200米的高空中看到那个令他魂牵梦系的钟形钝状物时,顿生如释重负之感。

  经历过挫折后更能体会到此时的成功是那么的美妙与辉煌!那一瞬间,袁家军感觉蕴藏在内心深处的、禁锢了一年之久的巨大能量在不断向外迸发,这种能量告诉他:一个成熟的总指挥和一支成熟的队伍,不仅要经历胜利的考验,而且要经历巨大困难和重大挫折的考验,从挫折和困难之中站起来的人,才是真正的无敌强者。

  毛头小伙 领命建造航天城

  比起现在具有的沉稳的大将之风,6年前,袁家军被任命为载人飞船副总指挥和唐家岭航天城全面建设总管时,多少有些诚惶诚恐。这位33岁的毛头小伙,虽然参与了资源卫星等型号分系统的研制和863载人航天的预研工作,但能担起飞船领军人物这副重担吗?

  袁家军接手的第一个“烫手的山芋”,就是建设能满足飞船以及大型卫星总装、试验、测试一体化需求的国家专项投资重大工程——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试验中心包含了飞船研制所必备的十大重点试验室,其中许多设施的技术指标都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十大试验室中难度最大的又要数真空环境模拟器,它是飞船地面试验的核心设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五大真空容器之一。与一般的土建工程不同,中心的建设与飞船研制的工序交叉矛盾突出,一旦中心建设拖了进度,整个飞船的研制计划就会被打乱。

  倒排的日程是不倒的后墙。那段时间,袁家军每周有两天都睡在办公室里,学习消化各种技术资料。他一边采用并行工程组织飞船研制,一边以真空环境模拟器为重点抓中心建设。为确保试验室一次建成并调试成功,他与同事们商量决定,将航天型号的质量控制办法用于试验室建设质量管理,将质量目标层层分解直到每个零部件,然后采取严格的试验程序和检验过程把关,将责任落实到人。每到一定的阶段,就进行专家评审,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每遇关键工序,必慎之又慎,坐镇指挥。

  那是一段最艰苦的时期。袁家军满脑子都是工作,回家后一直在打电话,睡觉时也总是被电话吵醒。1997年夏天,他连续一个多月夜晚失眠,吃不下饭,经常呕吐,被迫住进了医院。徐福祥院长给他下了一道通牒:“不许把工作带回家。”袁妈妈心疼地问:“是不是任务太重,你又好强,受不了?”袁家军耐心地解释:“不是好强,我是副总指挥,就要调度好,形成合力!”

  他挺过来了,再次顽强地投入工作。1997年11月,真空环境模拟器一次调试成功,试验中心也按计划建成。一座雄伟的航天城在唐家岭拔地而起,成为一艘艘神舟飞船的孵化器和五院实体化改革的重要硬件保证。

  当记者问袁家军:“领导当时为什么会选中你?”他爽快地回答:“我对技术工作比较熟悉,考虑问题比较细。领导交给我的任务,我不仅一定要按时完成,而且保证比他们的期望值更高。”

  魅力使者 妙语连珠显功力

  三艘飞船的漂亮飞天,使袁家军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少帅军团”中的核心领军人物。放飞神舟三号飞船后,不容刀枪入库,放马南山,带着满脸的疲惫和隐约的腰痛,袁家军又已“登陆”神舟四号。

  四月的世界航天舞台喜事连连。南非富翁将搭乘联盟飞船遨游太空,此举引发应邀前往哈萨克观看发射的袁家军无限遐思。他告诉记者,中国的神舟飞船现在主要是从事科学探索,等高可靠和低成本的飞船问世后,中国也要与市场接轨,提供商业服务,让国人可以像乘“空中公共汽车”一样上天游一游。他还说,若有机会与这位富翁交谈,一定要“采访”一下他的感受。

  参加类似的国际交流活动,袁家军可谓驾轻就熟。英语口语极为流利的他,每次出访,都会吸引“眼球”无数。

  1997年,在联合国外空司与国际宇航联组织的国际空间技术应用研讨会上,袁家军如一匹黑马一样杀出。他代表中国声情并茂地进行了大会的主题演讲,话音刚落,整个会场的代表都站立起来鼓掌。大会主席走到这位来自东方的帅小伙面前,情真意切地说:“你的演讲太精彩了。”

  1998年2月,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脚下的滑雪胜地,“空间商业化研讨会”正在如期举行。袁家军就空间成本效益问题的慷慨呈辞同样搏得了如潮好评。担任会议讨论组长的他,感觉国外同行对中国航天的了解实在太少了,这对他触动很大。那段日子,极喜运动的他没有心思去滑雪,他想,国际空间竞争也像玩游戏一样,如果不作为成员参与进去,根本进入不了别人的圈子。国际宇航舞台上,应该有中国航天人的洪亮声音。

  多面偶像 激越音符寄豪情

  作为梦在太空的“科技明星”,袁家军是专家领导倚重的帅才和镁光追逐的焦点;作为活在地球的“现实中人”,他同样是一位魅力四射的多面偶像——著名演艺家蓝天野说,袁家军天生一幅好嗓音,当个歌星没问题;大学指导员说,袁家军是高校跨栏纪录保持者,没搞体育,体坛少了一颗明星;儿子袁圣晰说,爸爸英俊潇洒,博学多才,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袁妈妈则说,袁家军要是把他儿子培养得像我儿子一样出息孝顺,我就心满意足了。

  文艺舞台上的袁家军是一个激越灵动的“音符”。他的模仿能力很强,六七岁时差点被艺校选去唱样板戏。虽然父母坚决反对,但袁家军对于音乐的迷恋并未因此止步。曾经是校园歌手的他,登台演唱流行歌曲确实“星”味十中,可“曲高和寡”的歌剧才是他的最爱。

  一次,中央乐团的专家到北航作音乐讲座,第一次接触歌剧的袁家军像着魔一样喜爱上了它,那一份宁静与和谐,那一种激情与迸射,让他沉醉不已。在他家中,除了“高烧”歌剧发烧器材外,放满了各种音乐方面的书籍。有好的音乐会,他绝不会错过。去基地,他也会带上一套音响。威尔蒂的《茶花女》,普契尼的《波西米亚人》,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经常从他的房间里“飞”出来。不过他最喜欢的当属马勒,因为马勒的音乐在忧郁中带有激情,最适合现代人的情感。

  音乐让袁家军在从事高风险与高挑战性并存的工作之余感到无比惬意。科学家以博大的人性情怀拥抱自然之理,艺术家则以宇宙之理倾诉人性情怀。从科学家和艺术家身上我们不难找出他们的相似点来--马勒这位极富才情的年轻音乐家,指挥着维也纳管弦乐团演奏出了著名的《大地之歌》千人合声,袁家军也正指挥着数千名各种专业的科研人员,协同作战,豪情万丈地演奏着九天圆梦的航天“交响乐”。

  “少帅”历程在线

  袁家军,神舟飞船总指挥,全国青联委员会常委,第十一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1962年9月出生于吉林通化。1984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与应用力学系,1987年毕业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获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硕士学位。历任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研究室副主任、501部副主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1995年,担任神舟号试验飞船系统第一副总指挥后,组织制定出一套适合飞船研制特点的并行工程管理办法。1999年底,圆满完成了神舟试验飞船发射任务,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备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2000年4月,任神舟飞船总指挥,先后指挥了神舟二号、神舟三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1991年获航天工业部荣誉证书,1996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1998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获总装备部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任务突出贡献奖,2000年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少帅”岁月火花

  两天与江总书记握了六次手

  袁家军曾两次向江泽民总书记汇报工作,这位虎将条理清晰、干脆利落的讲述给总书记留下了深刻印象。神舟三号发射时,总书记督战酒泉,两天时间又六次执手小袁,让袁家军在自豪中更感责任重大。他在总书记举办的庆功宴上,内心默默发誓:一定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造出安全可靠的飞船,以圆中华民族飞天梦想。

  锁定目标就绝不动摇

  东方红一号卫星飞过天际时,年仅8岁的袁家军曾与父母一起仰望夜空,搜寻卫星的轨迹,聆听东方红乐音。当时的他虽然还不知卫星为何物,却觉得卫星是那般神秘,令他心动。

  填报大学志愿时,袁家军的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是:北京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在“如果以上志愿不能实现,是否服从分配”一栏中,他写了:“不服从!”是不是太狂傲了?班主任担心这几个字太刺眼,怕影响录取院校对考生的看法。袁家军回答:“我报考北航有信心,也有实力。”高考结果他果然如愿以偿,成绩优异,数学、物理距满分都只有一分之差。

  与飞行员的不解之缘

  空军从高中生中挑选飞行员时,袁家军通过了体检和政审。北航、空军同时发来录取通知书,他选择了去北航。有趣的是大学毕业前,又赶上空军从大学生中选飞行员,袁家军再次通过了体检及其它审查,同时他又考取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研究生。面对两种选择,结果他再次选择投身航天。

  如今,他又全面负责从空军飞行员中挑选出的航天员的飞天之舟,再次与飞行员结缘。

  沙袋绑腿 推开天门

  看着袁家军终日神采奕奕地为飞船忙碌,很难相信,儿时的他尽是一个疾病缠身的孩子。父亲说,当科学家得有一个好体魄,少年袁家军决定用意志力向先天不足挑战!

  他对妈妈说:“您帮我缝一个沙袋,我要绑在腿上跑步锻炼,一旦拿掉,就会健步如飞啦。”妈妈拗不过他,于是就缝制了一个两三斤重的沙袋,藏在他的裤管里,上课下课都不离身。隔一段时间,他就央求妈妈加重一些沙袋的重量。几年下来,袁家军有了良好的体质,品学兼优的他当上了体育委员。

  现在,每天的太极拳和每周一次的游泳仍是袁家军的必修课,而且每一个“科目”都定位明确:跑步要跑到背部出汗,游泳则下水就游一千米。问及为何迷恋太极拳,袁家军幽默以对:“退休后我就可以直接当太极拳辅导站的站长了。”


 
编辑:吕振亚
相关专题:神州四号发射升空
首 页 新闻大观 国 际 财 经 体 育 文 娱 台 湾 华 人 科 教 图 片 出 版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