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08月23日星期五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科教新闻

国际能源署:能源匮缺 30年后14亿人仍将无电可用

2002年08月23日 11:36

  中新网北京8月23日消息:世界目前有16亿人没有用上电,24亿人还在使用原始生物质能进行烹饪和取暖。但是,由于没有根本的新发展政策,30年后仍将有14亿人无电可用,未来并不乐观”,国际能源署执行主席罗伯特.普赖德尔在介绍该机构出版的《能源与贫困》一书时说。

  据科技日报报道,《能源与贫困》一书是国际能源署对能源匮缺的范围、特点和未来趋势等研究的结果,这些分析的目的是对全球能源贫困状况提供一个可靠的信息,希望随着这些信息透明度的提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报告指出,目前无电可用的4/5的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主要分布在撒哈拉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但是这种趋势会变化,未来30年第三世界大城市人口的增加,会在这些地方出现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因此政府必须对服务供应和发展政策进行新的、大规模的改革,要对电力生产进行必要的投资,特别要动员私人投资发展电力生产。

  报告还说,发展中国家大范围的能源匮缺带来的另一个负面效应是,穷人必须求助于生物质能(木材、农业垃圾和肥料)作为能源,这些能源的使用给人们的健康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30年后,发展中国家一半以上的居所将把生物质能作为烹调和取暖的主要能源,2030年,依赖生物质能的人数将从目前的24亿上升到26亿。由于没有价格合理、来源充足的能源供应,因此不可能从事生产型的经济活动或改善健康、教育状况,结果是穷人依然贫困,无法脱贫。

  报告认为,乡村可以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风能、水电或洁净的生物质能),城市人口则需要以矿物能和核能为基础的电网。国际能源署预测,未来30年发展中国家在电力生产方面的投资(不包括电的运输和分销)额的需求是26000亿美元,为过去30年的一倍。


 
编辑:李艳敏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