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1月20日星期三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金庸剧盲目翻拍何时了

2002年11月20日 14:38

  金庸剧何以长演不衰

  金庸武侠小说在近30年里多次被重拍。仅《倚天屠龙记》就被拍了5次:第一次拍摄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由郑少秋演张无忌,汪明荃演赵敏,赵雅芝演周芷若;第二次拍摄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梁朝伟演张无忌,黎美娴演赵敏,邓萃雯演周芷若;第三次拍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马景涛演张无忌,叶童演赵敏,周海媚演周芷若;目前播出的第四版,由吴启华演张无忌,黎姿演赵敏,佘诗曼演周芷若;而第五版还在赶拍中,由苏有朋演张无忌,贾静雯演赵敏。

  作为新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金庸的每一部小说都堪称经典,拍成电视剧也煞是好看。对商家来说,翻拍总会有收视率,因为人们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或几个老版本,出于对金庸作品的喜爱,观众总要比较着看一看。这样一来,不管重拍得如何,电视台似乎都不愁收视率了。

  上世纪80年代的金庸热,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占了“文化填空”的便宜,而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的翻拍热,却蕴涵着更深的文化和社会心理背景。从那时开始,电视的娱乐功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人们坐在电视机前需要的是放松和远离过多思考的享受。不过在一种浮躁的商业氛围中,既能满足娱乐心理又能提供精神享受的剧作并不多。一片哄堂大笑声中难免引发些许淡淡的怀旧,而怀旧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有品味的时尚了。就这个意义来说,好看又有文化意蕴的金庸剧被屡屡翻拍也算顺乎潮流了。

  另一只眼看金庸剧翻拍

  但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作为一种解构性力量被主流文化所接纳的,它天然的大众性和娱乐性其实并不为精英文化所认同,这就造成它游离于江湖和庙堂之间的尴尬局面。人们对金庸剧的期待普遍较高,既要好看,又要有浓郁的文化意味,这又决定了翻拍的难度。所以即使有较高的收视率,但从长远来看,盲目跟风对金庸剧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武侠剧表现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那里不需要法治和民主,传统的道德惩戒是那里最高的法律,快意恩仇固然痛快,但在现实世界是要不得的。而且武侠剧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颠覆性,暴力性的革命较多而温和的改良较少,对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来说,这是一种本末倒置。

  电视传媒虽然有娱乐大众的一面,但它同时也是主流文化的宣传阵地,担负着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民众的任务。和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只求娱乐大众而极少积极意义的武侠剧一旦喧宾夺主,挤压了主旋律电视剧的生存空间,那么,作一些调控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没有永远的热点,这既是市场的一个基本规律,也是对金庸剧翻拍现象的一句忠告。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丁冠景 肖枞 陈俊斌


 
编辑:王艳红
相关专题: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