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1月29日星期五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社会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电子信箱遭遇色情网站袭击 谁来保护个人隐私

2002年11月29日 17:08

  中新网11月29日电 你是否想到某一天会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你的姓名、年龄、职业、子女情况,甚至你的家庭收入对方都一清二楚,让你不胜其烦。毫无疑问,这是你的个人信息资料被泄露了!今天的检察日报载文就此现象进行了揭示和分析。

  ——谁的隐私被泄露

  该文说,时下,许多人都遇到过这样莫名其妙的事,自己的个人信息不知不觉地到了商人手里。于是,电话、信件、上门推销就不停地轰炸开了,让你不胜其烦,防不胜防。

  前不久,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的尹小姐遇到莫名其妙的骚扰电话,似乎打电话的人对她和她家很了解。尹小姐按来电显示上的号码回电,却发现都是一些公用电话。尹小姐痛苦地告诉记者,她是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参加了五月的一次人才招聘会后找到上海这份工作,她的电话连同学都不知道,怎么这些不认识的人居然知道呢?她只有在档案和毕业时一些招聘材料里填写过,难道是自己的求职简历被公之于众了?

  在一家公司做文秘工作的小陈的遭遇更让人同情,她的电子信箱、电话号码和地址不知什么时候被人泄露了,不久即遭到一个匿名者不间断的信息攻击。此人向她发了大量下流的E-mail信息,将她的电子信箱、电话号码和地址都与色情网站相链接。为躲避攻击,她不得不更换家里的电话号码。

  ——谁拿隐私做交易

  文章说,从人们生活安宁的需要出发,个人的生活信息资料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有权不对外公开,有权禁止他人非法利用本人的个人生活信息资料。在没有经过本人同意或授权的情况下,在没有经过法律所规定的程序的许可下,任何人无权对其他人的隐私材料进行搜集或加工整理。无论是未经本人同意而泄露或出售个人信息,还是利用不正当渠道用低廉的代价非法取得个人信息,都是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

  在现代社会,信息在更多的情况下成为商品,对个人隐私材料的搜集也越来越变成一种有利可图的事情。一方面,姓名、年龄、学历、职业、收入、身份证号码等等个人隐私都可能成为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对部分商家来说,这些信息谁掌握的越多,谁就拥有更多的潜在消费者。众多商家普遍存在“信息饥渴症”,不吝通过种种手段来窃取或购买他人的个人资料和隐私;另一方面,从事信息服务的经营者,作为谋取一定利益的手段,不遗余力地收集包括个人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

  个人信息材料大多都与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当这些资料被事主之外的其他人或组织搜集以后,这些资料用做何处、如何使用便都成了未知数,且极有可能在当事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被用来谋求商业利益,有的甚至还用来做与当事人切身利益相悖的事情。

  比如,售楼处所掌握的购房人材料是装修公司的“肥肉”,掌握这些资料的售楼人员也会在“转手”交易中得到好处,一家装修公司从售楼员手中得到购房人资料所承诺的“好处”是根据这些资料联系成功的装修工程造价的2%。

  消费者在网上通讯、购物、注册过程中,会将一些个人资料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电子信箱地址、信用卡号码存储在网站上。虽然多数网站声称绝对为网民保密,并不将个人信息提供给任何“第三者”。但仍有个别网站贪图不义之财,把用户资料出售给第三者。也有的网站不具备足够的维护网络安全的技术能力,给不法分子或黑客造成可乘之机。

  有些单位的职员拿资料做人情,将自己公司雇员的个人信息透露给银行、房地产公司等机构。当然了,也有些个人资料是利用市场调查、网上调查等多种方式来获取的,也有当事人在上网聊天或其他方式无意透露出去的。

  ——谁来保护个人隐私

  文章说,现代科技大大提高了收集、挑选和发送个人情报的便利和效率,所以有人称信息社会为“玻璃社会”。但是,对隐私的保护利用应当抑弊扬善。泄露个人资料,并将之用于商业用途的做法,毫无疑问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公害。面对隐私被曝光,人们感到窘迫与焦虑。保护自己的信息资料不被泄露,确保行径不被追踪,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呼唤。

  首先,要通过完善法律来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资料的保护。对未采取适当保护措施而过失泄露这些信息,给当事人的精神和物质造成损害的,就应以侵犯隐私权论处。如果不负责任地收集资料,将搜集到的个人资料进行使用并导致当事人的损失,当事人有权要求予以赔偿。

  其次,应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政府、法律执行机关或其他民间机构搜集的个人隐私,必须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向公众进行开放,特别是公开的材料与某个人的私生活相关时,必须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比如,警察完全可以将罪犯的个人情况公之于众,并获得公众的支持;但社会保险机关在非特定情况下,一般不能公开公民个人的工作和财务状况。

  再次,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高自己的隐私保护意识。在网上不要随意填写表格;选择安全防范能力较强的网站存储重要个人信息;在马路上接受市场调查,或者在商店里填写贵宾卡表格时,千万留个心眼,别随随便便地让自己的资料被人利用。在一些商务活动中,必要时约定保密责任。比如,购房人最好在签约时与开发商约定保密责任:如泄露业主个人信息,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四是企事业单位应加强个人信息的管理。比如,应聘人员的个人资料是个人隐私的内容之一,要妥善存放。各商业机构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出卖自己客户的信息资料,要防止工作人员私自拿走客户的信息资料去做交易。商业网站应该恪守职业道德,加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措施,提高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技术水平,提供更高级的隐私保护控制方法。(陈爱和)


 
编辑:赵建

相关报道:揭人隐私勒索财物 这种敲诈为何屡屡得逞? (2002-11-13 10:59:42)
          填写资料被商家泄露 个人隐私遭遇另类偷窥 (2002-11-04 08:50:50)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