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新经济观察:社会信用问题关乎中国经济全局

2003年01月03日 08:40

  中新社北京一月二日电题:经济观察:社会信用关乎全局

  记者刘长忠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中国质量高层论坛上说,目前中国大量的资金闲置,总需求不足,购买力减弱。否则,中国经济不只是百分之八的增长率,超过百分之十的增长率是很可能的。原因说到底是一个信用的问题。

  目前需求不足,通货收缩,物价降低。一种东西不好卖,便要降价,许多东西不好卖,便引来一片打折声,于是造成整个社会的需求不足,整个物价水平就降低了,影响了整个经济发展进程。

  一项调查表明,目前中国家庭挣的钱只花掉了百分之六十,还有百分之四十没有花掉,储存在银行。这种储蓄率在全世界是高的。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问题是总需求不足,就是整体生产出来的财富不能完全花掉,包括消费和投资。储蓄是一种投资,储蓄率高经济增长就快。如果通过银行把百分之四十的储蓄转移到企业家手里,生产能力就可以扩大。宏观上就可以达到均衡。但银行很难把钱转移到企业家手里,而是在银行的柜子里沉淀下来,百分之四十的储蓄没有变成投资,原因就是信用问题。因为钱的流通是靠信用完成的。

  茅于轼称,农村是非常需要钱的,农民在银行借贷却很难,是一个信用问题。所以,现在农村普遍存在高利贷现象。百分之六十的农民靠高利贷来调节其生产、经营。这种现象一方面表明农村经济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说明农村投资市场存在很大的浪费。对国家是重大的损失。

  宏观经济运行中总需求的不足,其根源最主要的是信用问题。用扩大外延促进内需,来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要提高产品的质量,服务的质量,降低企业成本,降低人和人打交道的成本,必须解决信用问题。

  这位专家说,不管用什么形式,买股票也好,开一个小买卖也好,如果能够投资,就能促使社会总需求的上升。但消费者投资越来越少,证券市场、上市公司造假很多,不知道哪一天被查处,市场和上市公司的信用亟待重塑。

  信用问题一方面和宏观不均衡有关系,另一方面与企业经营业务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关系。经济是由企业组成的,一个企业生存在社会经济的环境里,处处面临信用的问题,一个信用不良的环境使得这个企业亏损,每个企业面临了这样的问题,经济就不会很好地发展。

  中国信用问题联系着宏观经济发展,应当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同时又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所以看起来是一个宏观的问题,其实也是一个微观的问题,每一个人做一点,整个社会信用状况就有所改变,经济就会加速发展。


 
编辑:张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