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奥迪? 保时捷“国产”前景解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第二个奥迪? 保时捷“国产”前景解析

2010年10月22日 08:39 来源:网上车市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市场成就了全球众多豪华品牌,来自德国的奔驰、宝马、奥迪三大豪华品牌早已被打上了中国制造的烙印。而同样来自德国的个性化豪华品牌保时捷尽管已经在中国拥有超过100,00/年的销量,但至今却未踏出在华生产的步伐。

  一、上汽对保时捷“垂涎”已久 积极推动国产

  如果说现阶段大众在中国的两家合资公司还是“双品牌战略”进行营销的话,那么未来肯定会有更多的品牌进入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两家合资公司。其中在一汽大众方面由奥迪主导的西亚特品牌将会为丰富一汽大众产品线做出贡献。而在上海大众方面,已经拥有大众、斯柯达两个不同定位品牌的情况下,上海大众更加缺乏的是一只高端/豪华的品牌支撑。

  在大众集团内与一汽大众奥迪相对应的品牌恰好是近年来在中国表现显著的保时捷品牌。而对于一只豪华品牌进入上海大众的迫切需求,上汽集团董事长、上海汽车董事长、上海大众董事长胡茂元曾经表示:上海大众未来将定位高端。“虽然我们现在是2个品牌(大众、斯柯达),但是随着德国大众的发展,比如他最近购买了保时捷,为我们将来引入更多的品牌提供了机遇。”由此可见,对于保时捷品牌上海大众真的是“求贤若渴”。

  二、15年前奥迪国产缔造“神话” 保时捷中国销量激增是否效仿奥迪

  上世纪90年代奥迪牌轿车在一汽大众的投产可能被很多人看做一个“神话”,毕竟在90年代中国市场的汽车消费才刚刚起步,对于大多数还开不起车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奥迪品牌虽然不如奔驰金贵但也绝对是一般人难以接受的“豪华品牌”或者说“天价商品”。

  这一点与同为大众旗下豪华品牌的保时捷看上去非常相似,它动辄百万元的售价的确让其只能被少数人所拥有。但如今中国市场对于豪华车的接受程度要比90年代好得多,消费者普遍的消费能力也更强。从大环境上来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处境要比当年奥迪的处境更具优势。

  从1995年的第一台国产奥迪200 1.8T轿车到15年后一汽大众位于长春的第二条奥迪生产线,如今奥迪已经迎来了它在中国第100万台的销量数字。从第一台国产奥迪轿车到如今全新奥迪Q5的国产以及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A4加长版车型。15年前那个在全中国人们心目中高不可攀的“豪华品牌”如今已经成为许多中国车主的座驾。

  保时捷中国CEO曾经对媒体预测了2010年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将突破10,000台,仅仅依靠进口销售中国就已经成为了保时捷在全球第二大的终端市场。这让我们不禁联想起来了15年前奥迪在中国的“神话”如果这个“神话”同样发生在保时捷身上,那么也许用不了多久中国就会成为保时捷在全球最大的销售市场,进而成为第二个“奥迪”。

  三、保时捷在华投产 符合大众集团全球战略

  作为大众集团的全球战略,零件共同(模块化生产)、动力总成战略以及在中国生产更多的车型对于大众集团至关重要。在全新卡宴、Panamera的身上我们越来越多的可以看到与大众汽车相通的动力总成或电器模块的应用,除此之外保时捷的国产已经开始大众集团全球战略的重要一步,但这些都将符合大众集团的根本利益,并能够给予保时捷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8战略”公布了大众汽车预计在2018年在中国市场销售200万台汽车,但事实上200万台销售数字的到来将大大早于2018年。为了实现大众集团的全球销量和盈利目标,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投产保时捷车型、抢占中国豪华车领域的细分市场对于大众汽车集团和保时捷来说都是难得的机遇。

  一台豪华车的高成本从研发到制造环节都是生产厂商不可回避的,不过这些对于大众集团来说并不是困难。保时捷旗下产销量最大的SUV卡宴就以共享大型SUV技术,与大众旗下其他品牌实现零件共通化从而大大降低成本。位于中国的合资厂商已经成为大众在欧盟地区之外重要的生产基地,在人工成本等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上中国的合资厂拥有自己的优势。

  中国市场巨大的潜力难以估计,这里是豪华轿车、豪华SUV的主要销售市场。对于这一点相信保时捷早在2003年就开始意识到,那么作为保时捷向中国高端消费群体的回馈,那些最新的保时捷车款、最新的技术势必会在第一时间被引进。当然,我们也有理由期待更具价格优势的国产保时捷早一天呈现在我们面前。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建宗】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