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北京交通拥堵困局之惑:强制限行带来什么?

2010年12月14日 08:43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北京城不会得感冒,但总有一天它的交通会得心脏病。”这是著名学者、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梁思成去世前在日记中写下的。如今,他的担忧似乎已经变成了现实。

北京晚高峰交通拥堵的路面

  最新数据显示,北京目前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470万辆,而北京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则超过2200万。如果仅以1800万的常住人口计算的话,差不多每三到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拥有小汽车。堵车,在北京人眼里,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却也是不得不谈的一件事。

  在北京市政府治堵的招数中,机动车尾号限行,堪称一剂猛药。它在实施之初,一下子每天减少80万辆私家车上路,为破解北京“堵”城之谜送上了第一杯解渴的甘露。然而一年后的今天,人们看到的,却是470万的机动车保有量,以及上下班高峰期的拥堵路况。限行,这道强制令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今天是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征求民意的第二天,请听中国之声特别策划《求解北京交通拥堵困局》第二篇《限行之惑——强制带来了什么?》。

  2010年12月13号,星期一,又是一个全城皆堵的日子。今天限行的车牌尾号是4和9,而在北京小商品聚集地动物园批发市场,记者却看见了好几辆车牌尾号是4或9的私家车在路面上行驶。面对记者的话筒,这些私家车主毫不避讳。按照规定,违章出行要罚100块钱,这和不开车的不方便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私家车主:“地铁系统人挤人,非常难受!”

  私家车主:“我觉得这么限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只能是挤那个公共汽车去。早上赶时间的话也是很不方便的!”

  北京按机动车尾号限行的交通拥堵治理方案从试行到正式施行再到现在,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但效果却远没有达到制度设计者当初设想的那样。一家全国知名汽车网站的主编在网络论坛上发起题为“你是否同意限行”的无记名调查,结果发现,近一半儿车主不赞成限行。

  汽车之家网站主编魏士钦:“我们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就是呢,其中有将近50%的人他们选择的是要购买第二辆车。限行这个措施呢,本来是想要更少的车去行驶,但现在造成的结果是出现了更多的车在路上走!”

  中国老百姓有句俗话,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限行的强制政令与老百姓的切身需要发生矛盾时,人们很自然地想方设法把问题规避掉。因为政府在强制民众多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的同时,却没能提供一个比私家车更方便、快捷、舒适的公共交通环境。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我们现在的绿色出行确实有诸多不便。我现在从家到单位8公里,按说骑车是很合适的选择,乘公交也是。但是乘公交呢,一个是比较挤,特别是正点上下班的时候比较挤。骑车呢,除了气象因素以外,骑车就不能从家一直骑到单位,中间肯定有一段车骑我的时间(笑)。还得看着路边的机动车,比较危险……”

  说话的人是媒体的一个老朋友,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他从2006年开始提出“每月少开一天车”的口号之后,几年来一直坚持探索如何更好地引导公众自觉选择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可以说是倡导绿色出行的一名先锋人士。杜少中坦言,所谓绿色出行,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不开车”或“少开车”的概念。从政府角度讲,要积极发展轨道交通,提高公交出行比例,还要改善上路机动车的排放,同时发展新能源车;而从老百姓的角度看,绿色出行本身涵盖了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公交、地铁、开车、骑自行车或步行各占出行总量的多大比例?

  杜少中说:“叫3、5、10!3公里走路,5公里骑车,10公里乘公交。”

  “三五一零”,这最早源于北京团市委向青年志愿者发出的低碳出行的号召。而被作为描述北京市民结构性出行比例的一组理想数字,也得到了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的认可。在杜少中看来,减少私家车出行比例,是在培养整个社会文明氛围之后,还应是市民的一种自觉自发的行为,仅仅靠强制性的政策指令,就好比一条腿走路,稳定性难让人满意。

  杜少中认为:“作为制度限制开车,和作为活动来提倡人们少开车,这两个的关系。既要有倡导性的自觉自愿的坚持,同时采取一些措施也是必要的。”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小汽车的增长速度,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条清晰的数轴。1997年前的48年里,北京小汽车增加到100万辆,而97年以后的12年里却猛增了370万辆。还有这样一个数字更加醒目,那就是在这370万辆中,仅去年实施限行的这一年里,就增加了130万辆,占到三分之一还要多。

  有人开始拿上海世博会不限行的成功案例质疑北京限行令的无力。与此同时,广州市也就亚运会后是否还会执行私家车限行给予了“可能性不大”的回答。昨天记者采访到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李晓松,她用“一切都还在征求意见”来化解记者的提问:

  记者:必要的时候,有没有具体的时刻表会出台相关的措施?

  李晓松:今天我们是征求意见,在这期间我们会广泛听取社会对它的意见。确实,在这里头提到,在必要的时候,可能对中心区特别拥堵路段采取一定的措施,希望社会各界对此发表意见建议。

  记者:一定的措施包括限行?还会收费吗?

  李晓松:所有措施都希望大家提出意见。

  虽然一切都未确定,但是限行似乎是一个大的趋势。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刘小明告诉记者,未来北京还将进一步加快建设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公共交通路网建设,而私家车的限行方向就由北京公共交通发达程度所决定。

  刘小明说:“公共交通的发展,这是肯定的!所以我们在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同时对中心区的轨道交通在进一步研究进行优化和加密。同时对路面公交进行优化,使之建立一个快速通行系统。这个目的是什么?是让市民有个选择。政府要提供一个安全、快捷、比较方便,有一定舒适度的公共交通系统。”

  合理的出行结构,这可能每一位市民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限行的举措面前,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政府强制的一面,却很少有人发现背后唤醒公众合理消费的促动。就像杜少中所说的,作为制度限制开车,和作为活动提倡人们少开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城市不再拥堵,让环境更加美好,让空气更加清新。(记者李文蕊 陆敏 马喆)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鑫】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