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界两会代表:十二五规划应助汽车业由大到强(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汽车界两会代表:十二五规划应助汽车业由大到强(2)
2010年03月16日 10:01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谢力

  希望规划支持零部件企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力非常关注汽车产业的“十二五”规划。他认为,这个规划将为我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做出部署和政策安排。作为零部件行业的人大代表,他建议这一规划能从两个方面支持零部件行业的发展:一是大力支持发动机技术的研发,二是支持骨干企业发展壮大。

  无论传统能源发动机还是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技术研发都是至关重要的。谢力认为,当前,发动机行业急需得到国家支持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三类:一是发动机材料技术;二是发动机电控系统技术;三是基础零部件制造技术。

  发动机的电控系统是发动机行业的关键技术,更是传统能源发动机满足节能环保标准升级需求的关键。谢力非常担心地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发动机企业比较被动,因为电控系统技术几乎完全依赖国外的零部件巨头。受制于人的后果是,这套系统的价格居高不下,增加了发动机的价格成本,从而使整车价格升高,增加的成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必须由用户来承担。他提到了去年国家开始实施的“汽车下乡”政策。“随着这一政策的实施,不少农民用户开始买车。对企业而言,销往农村市场的产品也需要节能环保,价格成本下不来,也会影响农民用户的购买积极性。”

  在发动机材料上,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谢力认为,材料的运用与传统能源发动机的节能减排工作直接相关。比如有些材料,可以使发动机实现轻量化,减少整车的重量,从而在使用过程中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在基础零部件制造上,谢力认为,应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增强零部件的匹配性,提升整车的燃油效率。

  此外,在零部件行业,骨干企业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谢力建议,在“十二五”期间,国家一方面要加强共性技术的研发,另一方面还应支持骨干企业的发展,增强骨干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零部件行业的兼并重组问题上,谢力建议国家给予鼓励,通过资源整合,打造上规模的零部件骨干企业。记者:杨丽娟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长丰集团董事长 李建新

  国家投入 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全国“两会”期间,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问题受到高度关注。3月9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湖南长丰集团董事长李建新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希望在“十二五”期间,国家能着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为此,他提出三条具体建议:一是建立国家级的新能源汽车试验场,二是政府对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三是制定一套鼓励企业关键技术研发的政策。

  李建新介绍说,在“十五”和“十一五”规划中,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有较大投入。可以说,这两个五年,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奠定了基础。因此,在下一个五年,国家应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上下大力气,推动这一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第一要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国家级的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李建新认为,这种试验中心一般投资规模很大,投资回报周期长,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这又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所必须的。“新能源汽车的试验和传统能源汽车不同,具有特殊性。国家投资,能够加速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项投资也能够收回。比如海南、襄樊建试车场,建时投资很大,刚开始使用率不高。现在效益非常好。”李建新分析。

  其次是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大力度补贴。“以前我们可能有一些顾虑,认为把公共财政补贴一部分买车的人,有失公平。但是我们要认识到,鼓励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目的是培育一个新兴的战略性产业。”李建新认为,下一步,政府还应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建好充电站等基础设施。

  第三,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上,要建立起一套系统的支持政策。李建新认为,一般意义上的政、产、学、研,不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起到足够的作用。由于这种联合攻关体没有跟最终利益挂钩,一旦协调得不好,很难形成成果并进行产业化。因此,他建议,在“十二五”规划中,建立成体系的激励机制。比如先期给十家企业相同数额资金的支持,过一段时间,谁获得了成功,就采取减税、返还税收等措施重点鼓励谁。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