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车国产化是蜜糖还是毒药?日系豪车为何不国产(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豪车国产化是蜜糖还是毒药?日系豪车为何不国产(2)
2009年03月24日 08:50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但是,车市只有一个神话。

  相比奥迪,同为德系兄弟的宝马和奔驰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虽然两者的销量急速成长,但也并非高枕无忧,从3系、5系的相继投产能够看出宝马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宝马在2008年销量同比增长了28%,达到65822余辆,但与奥迪相比相差近一半的事实,也让在国际上压倒奥迪却在中国市场败北的宝马蒙羞。而奔驰一方尽管C级推出了一系列亲民政策,但从国产C级的产能限制、国产E级提前停产可以看出,奔驰也并非如想象中那般快意。从数据来看,在奔驰的销量中70%为进口车,国产车始终卖不过非国产车型成为奔驰的尴尬。

  相比奔驰、宝马国产化后碰到的难题,雷克萨斯、讴歌的国产计划显得更为谨慎。

  当外界纷纷呼吁雷克萨斯国产时,雷克萨斯方面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迟国产的时间,雷克萨斯中国副总经理曾林堂的话给了外界无限的遐想空间,从起初的3万辆即国产到现在的5万辆再考虑国产。

  汽车评论员钟师对本报表示,雷克萨斯在当下销售形势飘红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必要放弃巨额利润导入国产。此外,他认为一旦导入国产,如今雷克萨斯提供的4年或10万公里的保修能否保证也是一个问题。

  除了上述两点以外,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奔驰、宝马、奥迪直到现在依然被视为纯粹的高端品牌,这三个品牌之间的斗争由来已久。然而,如丰田(高端品牌雷克萨斯)、本田(高端品牌讴歌)、日产(高端品牌英菲尼迪)被市场认知的往往是中低端车型。如丰田的凯美瑞、卡罗拉、威驰,本田的雅阁、飞度,日产的骐达、颐达等。既然车型已经如此亲民,价格也覆盖到了A、B级车型,这些车企的高端品牌在目前也就没有必要投放国产降低价格,一旦价格下降往往会弱化品牌的高端形象,反而会对销售产生不利影响,出现如奔驰那种国产卖不过进口的尴尬。

  事实上,本田方面对于国产问题也保持着同样的态度,甚至可以说,同为日企的本田显得更为谨慎。本田中国新闻发言人朱林杰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目前本田旗下的高端品牌讴歌还在市场适应期,今年的销售目标为4000辆,只有当单一车型的销量至少达到5万辆以上才会考虑国产。”

  日本车在美国的崛起就是一个美国化的过程,眼下中国豪华车市场正复制着当年北美市场上所发生的一切。只是,这是一片全新的大陆,目前看来日系豪华车的日子靠进口车也过得不错,那么这些依靠服务提升销量的品牌究竟需不需要国产化呢?

  回顾日系豪华车“搅局”北美市场的历史不难发现,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讴歌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登场亮相开始就没有停止美国化的进程,与这一战略伴随的是这三个品牌的母公司丰田、日产、本田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美国化路程。

  1980年,丰田在日本本土以外尚没有一家工厂,绝大多数员工不懂英语、没有在海外工作过,但当年丰田40%的产品销往海外,其中北美是最重要的市场。

  这样的背景下,雷克萨斯的诞生来自于1983年8月的某天丰田高层的一次“头脑风暴”,而出于日本车经济、可靠、低端的传统定位,在当时北美消费者眼里,生产日本豪华车近乎于笑话,这与我们今天笑谈吉利、力帆进军豪华车市场无异。

  时间仅过去20年,雷克萨斯在2001年已经成为北美豪华车销量的冠军,目前年销量更早已突破30万辆,超过美国本土对手凯迪拉克和曾经是豪华车代名词的奔驰和宝马。

  美国《商业周刊》撰稿人切斯特·道森(Chester Dawson)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1989年雷克萨斯诞生之前,丰田给他们工程师的是一片空白。在此后20年内,雷克萨斯通过研究美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在品牌、营销、工艺上进行了全方位美国化,才有了今天的成绩。”据道森介绍,日本丰田曾派出上千名工程师到美国进行消费者调研,大到分析竞争品牌消费者心理,小到分析消费者开豪华车就餐时将车停放的位置,最终为雷克萨斯确定了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定位。

  “日本丰田的结论是,雷克萨斯将吸引这样一个人群:既追求波希米亚般的浪漫生活,又渴望提升社会地位和世俗的成功。这样一来,雷克萨斯需要造这样一辆车:时速155公里以上,比顶级宝马7系和奔驰S系列更快;车重轻于竞争对手,以避免缴纳美国的大型车税;行驶噪音低于60分贝,比对手更安静;并且比奔驰和宝马更节省汽油,使车主体会到实惠。”道森说。

【编辑:赵婕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