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道见真章 日本仙台赛道试驾日产GT-R(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赛道见真章 日本仙台赛道试驾日产GT-R(4)
2009年12月30日 13:42 来源:汽车探索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赛道见真章-日本仙台赛道试驾日产GT-R

  首趟三圈的试驾体验,在引导车的压阵下,弯道内GT-R的动态表现即可谓轻松惬意。然而仅仅三圈体验还真叫人意犹未尽,水野总监也善解人意地安排笔者下场再跑三圈;不过这次的引导车,则交由铃木利男亲自下场领跑!由GT-R传奇纪录的缔造者亲自带头绕圈,此等机会可是千载难逢。在铃木利男领头示范下,此趟绕行的速度稍稍提高,弯内更可感受GT-R高度稳健的底盘设定:以更高的速度杀入弯道,四轮持续不间断的路感回馈,说明GT-R在弯内仍保有富裕的循迹性能;划过Apex点时的绝妙侧向加速度,也让人不禁大呼过瘾。

  数据化科学分析驾驭技巧

  结束由铃木利男所带领的三圈绕行,水野总监接着带笔者前往Pit Lane其中一间车库。在此测试团队将GT-R上场绕行测试所搜集而得的各项数据,包括油门深度、刹车深度、车速、方向盘转向角度、纵向加速度值、侧向加速度值等一一下载至计算机,以进行数据化分析。笔者刚才的驾驶操作,也以线条图的方式具体呈现。利用此一线条图,测试团队和驾驶者能够清楚知悉赛道上每一时间点的油门、刹车和方向盘操作,以针队车辆调校或是驾驶技巧予以改善。

赛道见真章-日本仙台赛道试驾日产GT-R

  而比对笔者与厂家试车手的数据,水野总监也亲自指点出笔者驾驶的改进空间。水野总监特别点出直线刹车的专业技巧:从刹车数据得知,笔者在直线路底踩踏刹车时,只采取一次到底的全力刹车方式,线条图上呈现陡直攀升的线条;然而试车手的数据线条则显示,在抵达刹车点前,试车手会先轻点刹车,微微放开刹车踏板后再全力踩踏。因此线条图上并非为一平顺线条,反之为一小段攀升、向下转折后再陡直攀升的走势。

  此一细腻的刹车操作,水野总监也对笔者作出解释:在直线路底进行大脚刹车,此时依惯性作用,车辆重心将会前移,导致后轮正向力减少、抓地力下滑;同时车头也会呈现下沉现象,影响接下来的转向操作。因此试车手在大脚刹车时,会采取先轻点刹车再释放的动作,让车身重心依惯性稍稍后移;此时再全力刹车,便可消除重心尽数前移的现象,来维持前后轮正向力的均等,让四轮在弯内保有优异的循迹性能。

赛道见真章-日本仙台赛道试驾日产GT-R

  事实上,GT-R车主也能利用车载的MFM多功能计算机监控仪,来读取上述的各项信息。原厂特别与著名模拟赛车游戏GranTurismo的设计团队合作,由知名游戏制作人山内一典为GT-R量身打造MFM多功能计算机监控仪。上述包括油门深度、刹车深度、车速、方向盘转向角度、纵向加速度值、侧向加速度值等数据,MFM多功能计算机监控仪皆能显示并予以纪录,让车主得以精进自身的驾驭技巧。

  厂家试车手极限操驾示范

  上午的行程就在两趟共六圈的绕行中结束。中午用过午餐后,下午的活动则让一行人更清楚体会GT-R激进性能的精要。日产安排由三位专业试车手操刀,乘载车主下场体验Hot Lap绕圈。三位颇有年纪的试车手,外表看来只是寻常中年人;然而坐进车厢,试车手便将VDC系统关闭,打算将GT-R的操驾极限尽逼而出。

赛道见真章-日本仙台赛道试驾日产GT-R

  驶入赛道,刚才对GT-R的印象全然抛诸脑后:试车手极尽全力,每个弯角都吃尽路缘石,以最激进的路线杀弯;而往往在笔者预期的出弯点前,试车手便大力踩踏油门,让扭力尽情宣泄而出。此刻自底盘上可感受到,四轮与路面的接触已濒临极限边缘,车辆正以几近滑移的方式向出弯外侧的路缘石甩出;然而在极限边缘轮胎路感的回馈仍相当明确,试车手适时地进行方向盘反打,车身便也乖乖的修正路线,让抓地力在车头摆正后实时恢复,让发动机在直线路段再次大力咆啸。

赛道见真章-日本仙台赛道试驾日产GT-R

  回到Pit Lane,下车时身体不禁有些晕眩;以一般人的驾驶技巧,GT-R在赛道上能够很快且平稳,深厚的底盘潜力让驾驶不需高度技巧,即能在弯道中以高速划出完美路线;然而在专业车手火力全开的驾驭下,GT-R也能摇身一变,每每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和角度攻克弯道,彻底展现出惊人的性能实力。

  天色逐渐昏黄,此次在仙台Highland赛道的试驾体验到此也要告一个段落。与水野和敏总监和试车手铃木利男一一道别,离开Highland赛道后,对于GT-R的深切感受仍回味无穷。相信不论对于笔者或是GT-R车主们,经过此趟“GT-R车主日产疾速之旅”,对于GT-R的认识也将更上层楼。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