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汽车召回在中美同车不同赔 消费者投诉无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丰田汽车召回在中美同车不同赔 消费者投诉无门
2010年04月08日 05:33 来源:中央电视台-新闻1+1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新闻1+1》2010年4月7日完成台本

  ——丰田汽车:同“病”不同“治”!

  主持人(李小萌):

  欢迎来到《新闻1+1》。

  今天我们来关注丰田召回事件最新进展,确实这件事在这段时间不断地有进展,也不断地有变数,开始在美国进行召回,然后在中国进行召回,在美国对消费者进行赔偿,后来在承诺在中国的浙江省对消费者进行赔偿,不过这两天媒体发现,对于在浙江的赔偿问题上,丰田似乎有点犹豫,有点出尔反尔的意思,是不是这样,先来看短片。

  (播放短片)

  徐建明(浙江省消保委秘书长):

  对RAV4汽车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上门召回服务,对已向浙江省各级消保委投诉的消费者,一汽丰田接受浙江省消保委的调处。

  解说:

  丰田,浙江工商局,最近这两方的较量颇为引人注目。这两天丰田有关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要对浙江消费者进行赔偿的说法流传甚广。

  让本看似尘埃落定的事件陡生波澜,也正因此,今天下午两点,浙江省工商局就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召开的情况通报会备受关注。

  郑宇民(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

  他们告诉我们,这是由于语言沟通不全面所造成的误解,我愿意相信这是一种误解。但是我希望,今后不要再出现类似的误解,谢谢。

  解说:

  郑宇民,浙江省工商局局长,人们开始熟悉这个名字是从3月14号开始的,自从召回事件发现以来,丰田在中国市场一直差别化对待,只道歉不赔偿,3月14号,浙江省工商局特意挑选了这个消费者权益日前一天的日子,首个站出来,举起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大旗。郑宇民代表官方发言,被媒体评价为“炮轰丰田”。

  郑宇民:

  为什么“同声不同步”,为什么“同病不同治”,为什么“同损不同赔”,为什么“同命不同权”。

  解说:

  此后,浙江省工商局依托两部地方性法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和浙江三包商品目录,对丰田提出五项要求,包括赔偿。

  郑宇民:

  尽快实施召回并承担召回的赔偿,丰田公司主动上门召回车辆,确定召回时间表,公布召回问题汽车的信息。在召回维修阶段影响车主使用的,应该提供同车型号车辆供车主使用。

  解说:

  赔偿要求提出整整一周后,3月22号,丰田第一次正面进行了回应。

  一汽丰田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松木秀明来到杭州,与浙江省工商局官员进行了长达五个小时的闭门会谈。虽然最终,丰田公司接受了制定时间表,上门召回,提供代步车和允许全额退车等四项要求,但在真金白银的赔偿问题上却丝毫不肯退让,宣判陷入僵局。

  邱宝昌(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

  实际上我认为这是,国家行政部门第一次在丰田事件的明确表态,是地方政府的主管机关,是保护了7000多用户的利益,不仅仅是7000多户,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通知和明确地态度,对所有的经销商,所有的厂家,都是一种震慑。

  解说:

  作为丰田公司的对手,浙江省工商局手中有着一枚筹码,就是全国最高的人均汽车拥有量。

  在宣布召回的75000多辆RV4的汽车中,十分之一都是浙江的,一周以后,3月29号,局面果然出现转机,双方第二次的谈判中,一汽丰田最终同意全部接受五项赔偿要求,这个欢喜鼓舞的消息在谈判后的两个小时内,就被浙江省工商局迅速挂到自己的官网的首页上,国内首个召回赔偿就此诞生。

  字幕提示:2010年3月30日 新闻

  主持人:

  在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发生之后,丰田对美国的消费者是给予了上门维修和交通费、误工费等方面的补偿,然而对中国消费者的赔偿要求却一直不予理睬。昨天丰田终于作出让步,首次承诺赔偿浙江消费者的损失。

  解说:

  但仅仅过了两天,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丰田突然调转了口风,松木秀明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称不会对召回车辆车主给予额外的经济赔偿,包括浙江地区车主,并提出了一个三选一的替代方案。

  郑宇民:

  一个企业出现一些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出现这些问题,你做了承诺又来反悔,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失信。

  解说:

  至此似乎本已经柳暗花明的维权事件突然又遭遇了峰回路转。对此,一汽丰田方面并没有作出进一步地说明,倒是在今天的通报会上,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透露了详情。

  郑宇民:

  松木秀明这样说,我们不敢相信,如果他真说了,可能的情况是,一,他不懂中文。二,他不愿承担。三,他内部体制混乱。我愿意相信这是一种误解,但是我希望,今后不要再出现类似的误解,谢谢。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