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基地落户北京 汽车业欲借新能源突破危机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新能源基地落户北京 汽车业欲借新能源突破危机
2009年01月06日 10:44 来源:北京商报 发表评论

  在全球经济低迷、汽车行业遭受重创的形势下,新能源将成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和利润增长点。日前,在福田汽车举行的北京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产业基地授牌暨新能源公交车采购协议签约仪式上,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国内的汽车业应借新能源突破危机,抢占新能源这个行业未来的战略制高点。为大力推广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型,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贡献,科技部将联合国务院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示范和产业化的力度,使我国新能源汽车健康快速地发展。

  福田抢占市场先机

  据了解,以福田汽车为中心设立的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总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投资额达50亿元,已形成新能源客车5000台及高效节能发动机40万台的年生产能力,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工程基地。

  为了抢占市场先机,近年来福田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科研力量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2005年,在企业经营遇到困难的时期,福田毅然投资6亿元兴建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节能减排重点试验室。目前,此试验室已正式落成,其整体设计及配套设施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08年1月,30辆福田欧V混合动力客车正式交付广州一汽巴士使用。随着福田混合动力客车在广州公交市场成功运行,北京市公交集团此次也与福田汽车签订了800辆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整车及底盘的采购协议,这是目前为止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采购订单,充分证明了福田混合动力客车技术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北汽控股和北汽福田及北京公交集团认识到了机遇,抓住了机遇,积极主动地做这项创新的事业,我们也大力支持这一方面的事业,我们也希望这些新的联合的机制能够在产学研上走出一条新的路子来。”万钢说。

  产业联盟呼之欲出

  事实上,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离不开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北汽控股公司董事长、福田汽车董事长徐和谊也开始借机向汽车行业发起了成立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号召。据悉,目前已有北京公交集团、中科院电工所、中信国安盟固利等十余家企业以及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家著名院校响应了本次号召。

  按照北汽控股集团构想,产业联盟将以北京新能源设计制造产业基地为中心,未来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除了将包括北京市新能源领域的重点企业之外,还将广泛吸纳全国新能源领域的重点企业。

  “产业联盟作为企业间结成的互相协作和资源整合的合作模式,可以通过大范围的资源调配实现低风险,能在特定领域形成较大的合力和影响力,不但能为成员企业带来新的客户、市场和信息,也有助于企业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开拓,是实现企业优势互补、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超常规发展的重要手段。”徐和谊说。

  混合动力将成孵化重点

  尽管新能源车在国内仍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市场前景尚不明确,但万钢首次表态,2010年前后将迎来以混合动力为主的节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高潮,今后10年20年将是形成产业格局的关键时期。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也认为,在新能源领域中哪种技术率先实现产业化,国家就会鼓励,而混合动力无疑是目前最适合市场化的技术之一。

  实际上,在国家没有明确产业方向的前提下,新能源车的设计制造由于前期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许多已经投身新能源研发的企业,由于受资金和规模的限制,尚处于低端、落后的初级研发阶段。

  张小虞透露,在目前这种形势下,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明确产业化方向后,将有利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工业取得超常规的发展。而福田汽车率先将混合动力实现产业化,也能够在这一场竞争当中取得先机,为北京新能源产业的孵化提供支撑。

  虽然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宣布将大力救助汽车业,而且已开始对新能源私家轿车进行消费补贴,但张小虞表示,中国决不会像美国、日本那样用财政收入补贴新能源车消费,最有可能会利用税收政策对小排量、新能源等汽车的消费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引导。

  一位福田汽车内部人士透露,福田汽车稳步调整企业结构、进行内涵式发展、积极抢占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未来的战略制高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使我国汽车工业从容应对金融危机,走上跨越式发展的道路,迎头赶上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就是对我国汽车行业的最大救助。

  (蓝朝晖)

【编辑:王峥
    更多汽车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