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经销商暗降少、明降多 难以助力车市回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汽车经销商暗降少、明降多 难以助力车市回暖
2009年01月09日 15:44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段时间,不少车商作出了“价格抄底”的优惠承诺,全系降价数万元、“限量促销”、“超值惊喜”……作为2008年冲量的最后一次机会,各种车型都在2008年12月底推出了优惠活动,很多还延续到2009年1月。但与往年不同的是,赠送礼包的“暗降”方式少了,真金白银的“明降”多了。众多车商纷纷亮出所谓的“底价”,进行冲刺和血拼。

  - 最后的冲刺

  一般来说,每年年底都是车价最敏感的时期。依照业内惯例,为消化库存,获得厂家更高的返利,经销商将在元旦前最后一搏,让利降价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促销方法。从历年各大汽车厂商在第四季度的促销情况来看,力度最大的一般是在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

  这次的情况似乎更特殊,很多经销商都将活动延长到2009年1月(春节前)。受到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宏观调控、油价变动等各方面原因的影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脚步开始放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乘用车增幅继续回落,累计增长自2006年以来首次低于10%。2008年1~11月,我国乘用车共销售616.45万辆,同比增长8.87%。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轿车销售458.83万辆,同比增长8.20%;MPV销售18.35万辆,同比下降9.92%;SUV销售40.68万辆,同比增长27.57%。

  面对相对低迷的市场,汽车厂商能做的就是拼全力促销,渴望消费者能够出手购车。年底也是各汽车制造商交出全年成绩单的时刻,在企业纷纷下调销售计划的同时,他们希望能够尽量缩小与原定目标的差距。于是,厂商开始频频向消费者抛出绣球,推出了最大幅度的优惠和最能吸引眼球的促销政策。

  - 范围广 力度大

  与往年相比,2008年的降价历时之长、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堪称近年来之最。为了给新车让道,一些车市老面孔不得不纷纷“屈尊”降价来谋求市场份额。于是,从2008年年初开始,不少老车型就一直打出降价的旗号,直至岁末的谷底状态。除此之外,降价幅度颇为惊人,除了动辄成千上万元的优惠,一些车型的优惠幅度甚至更高。诸如上市不到半年的雅力士,目前在北京地区的最高优惠已达3.2万元。而9月底新上市的09款奥迪A6,让利幅度已为2.82万~4.48万元。

  过去,降价通常以家庭用经济型车为主力,如今价格坚挺的豪华车市场也开始暗流涌动。沃尔沃年终回馈直降4万元,老款宝马3系最高降价4万元,路虎旗下全系车型各降价6万元,雷克萨斯RX、大众途锐、道奇锋哲等均出现6万~20万元不等的降价……如此大的优惠幅度,对这些高端品牌来说非常少见。

  记者在对比之后发现,近日,一些主力车型由于库存逐渐消化,在经过一轮“疯狂降价”后,价格开始回调。据重庆地区经销商介绍,目前卡罗拉、思域、威驰、乐风等车型的优惠幅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别克君越最高曾优惠4万元,现在则是2万元左右的优惠幅度。海马3特价车现在仅优惠5000元,较之从前少了9000元。上海大众POLO前段时间最低价已经跌破8万元,现在由于缺货,价格回升到了8万元以上。

  北京地区也类似。比如,目前飞度的优惠相比1个月前已经出现缩水。在店内销售最好的飞度豪华版现在的优惠只有7000元,1个月之前优惠则可达到9000元。POLO、雅阁等车型的优惠也在很短时间内大幅度回调。尽管如此,相对来说,这些车型依然存在一定的降价幅度。诸如新君威这样的新上市车型,基本无优惠。

  - 抄底能否带来回暖

  降价促销能否给车市带来一些暖意?答案是肯定的。在销售情况略有好转的刺激下,个别经销商对2009年的销售情况持乐观态度。他们相信,在春节前努力冲一把,可以缓解一些压力。

  “总体来说,节前的价格刺激会起到一定作用,但并不十分明显。”北京某广汽丰田经销店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汽-大众某经销商表示,由于年底的销量任务基本完成,因此出现优惠幅度的回调属正常,经销商也在有意识控制价格波动幅度。

  “12月出现的市场回暖主要是由周期性的购车热潮引起。但2009年,尤其是1月的情况不容乐观。一是因为春节比往年提前导致1月销售时间太短,二是金融危机的副作用还将持续,所以可能直到2009年3、4月,市场低迷的情况都很难扭转。”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说。(朱志宇)

【编辑:赵婕
    更多汽车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