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专家:过激的宏观调控政策不可取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社科院专家:过激的宏观调控政策不可取 (2)

2010年07月06日 10:39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调控房地产业变得更为复杂

  房地产业的一举一动,不仅牵动着老百姓的心,而且关乎国民经济的走势。

  第一,土地财政使一些地方政府过度卷入房地产。商业用地近年来主要以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收益除了弥补征地损失和土地整治外,全部划归地方政府。巨量的土地出让资金,与土地价格的不断上涨是相关的,数据显示,从1998年开始,居住用地的土地价格已上涨30%,有些城市的土地价格更是成倍上涨。我们应该看到,土地价格的快速上涨,是推动城市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土地财政虽然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非议,但它确是解决地方财政收入不足的有效方法,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这种格局也不易改变。土地财政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是,1994年分税制度的改革,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财力,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财力,而转移支付制度又不完善;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承担大量的公共事务支出,尤其是城市建设、社会保障。由此可知,如果地方政府一直处于财政紧张状态,而支出项目又无法控制,则土地财政是一个必然且合理的结果。

  而且,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的快钱来源。过去,一个城市要得以发展,必须先经历工业化时期,从工业中积累足够的资金以后,才能去进行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真正开始城市化。现在很多城市找到了一个捷径,可以绕过先工业化后城市化这条路,通过城市的土地开发,就能获得大量的资金,从而进入快速的城市化阶段。可以看到,近几年很多城市建设非常快,远快于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有些城市还成了空城。这都说明,土地财政将一些政府与房地产的发展完全捆绑起来。

  第二,银行信贷大量进入房地产。因为银行制度改革,再加上中国的工业化已经进入中后期阶段,银行收益率来源开始多元化,不断成长的房地产业成为其放贷的重点领域之一。据有关方面估计,房地产的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已经占到银行贷款增量和整个贷款余额的20%左右。

  第三,房地产是一个产业链条长、产业带动性强的产业,动它的风险很大。新世纪以来,在房地产业的带动下,中国的重化工业上了一个台阶,并且由此也形成了长达8年的经济繁荣期。在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如果房地产业正常发展,那末它还将是一个重要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所以,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实现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同步,是未来中国进入世界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但是,在目前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处理房地产业的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如果房产新政并未有效遏制房地产泡沫,不得不实行更大力度的紧缩政策,可能出现的不仅是房地产业的萎缩,地方融资平台问题可能暴露,金融体系坏账将会上升,经济增速下降,可能导致中国宏观经济大幅波动。

  由此可见,房地产业与政府、银行以及未来的宏观经济走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处理好房地产业的发展问题,是未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是否见效的关键。

  为什么反复出现农产品价格引发的通胀压力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宏观经济波动幅度逐渐减小,没有出现过达到两位数的通货膨胀。但是近几年,农产品价格却屡次引发整体价格上涨。今年以来,粳米、玉米等粮食品种,大蒜、蔬菜、绿豆等农副产品,以及三七等中药材价格上涨较多,从影响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看,包括利率水平、生产资料、水电油等基础性产品的价格,以及政府税费的变化等,也存在着一些非市场因素,如西南地区旱情、中东部地区持续低温等不利天气的影响,更与极少数经营者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相关。

  众所周知,中国的农业以小农经济的经营形式为主,生产、加工、销售等许多环节都非常落后,而在近几年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的情况下,许多城市的农产品市场面积缩小,经营户减少,从而使得农产品销售环节更加不畅。虽然政府在不断鼓励“农超对接”,但超市却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一是布局不合理;二是大量超市的规模偏小,无法大规模收购农产品,而且储藏、物流、融资等方面都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可以观察到,同样品质的农副产品,在超市的价格比农副产品市场的价格要高,城市百姓主要在农副产品市场采购农产品。所以,从农产品的生产、销售链条看,都是低效率的,而且生产和销售各方的风险都非常大,价格容易受到冲击。近几年,不管是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还是蔬菜价格的上涨,都与这个体系的低效率运行有关。

  为了应对上升的农产品价格,国家一是严格监控物价信息,二是动用国家储备、增加进口、释放库存粮,三是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者,四是给予城市低收入阶层临时补贴。但是从整体看,这只是暂时解决了价格过度波动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农副产品市场的深层次问题。如果农业产业发展长期与现代化的工业与城市脱钩,农产品价格过度波动在所难免,并可能引发农副产品危机。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