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国际:“我们的评级标准更客观”(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大公国际:“我们的评级标准更客观”(2)

2010年07月19日 15:07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际信用评级任重而道远

  大公国际依据自己创建的新型国家信用评级标准发布50个国家的信用等级,这标志着一支新兴评级力量开始登上国际信用评级舞台,而对关建中来说,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关建中说,大公要为改革不合理的国际评级体系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金融危机之后,应该站在国际金融体系安全角度来思考信用评级,由美国垄断的评级机构是有局限性的。

  下一步,大公国际要建立亚洲信用评级技术与标准体系,奠定中国在国际区域市场的主导地位;到2014年前,建立全球信用评级技术与标准体系,奠定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大国地位。

  大公国际曾递交加入美国“国家认可统计评级机构”(NRSRO)的申请。NRSRO是由SEC审批认定的、能够在美国开展评级业务的从业资质。获得这一资质,既是评级机构跻身国际评级机构的象征,亦是赢得国际资本市场评级话语权的必经之路。但这一申请遭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拒绝,但公司并没有就此放弃,希望中国政府能够支持其进入美国市场。

  较西方评级机构而言,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业务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且评级标准和方法差异较大,评级结果亦缺乏可比性和权威性。而这些缺陷已成为中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大公约占到中国评级市场超过20%的份额,而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则占到70%。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建业指出,中国信用评级为什么落后?他认为跟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有关系,跟这个行业的网络效应、路径依赖、效率有关系。

  但中国信用评级业充满机遇。五年以内,全球市场的增量绝大部分将来自中国。信用评级作为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维护国际资本市场公平、公正和诚信的重要基石。

  在回答央视记者水均益的提问时,关建中说道:“信用评级的意义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国家的金融体系安全,第二是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安全,第三个是对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我们这个仅仅是刚刚开始,任重而道远。”

  “中国是一个债权国,在进行债权行为,投资、借款、贷款的时候能不能首先使用大公的评级?”关建中呼吁。

  这是对国际旧有金融秩序的挑战

  从宏观的金融局势来看,这是我国对旧有的国际金融秩序的一次挑战。我们一直渴望重新组建一个民主的国际金融秩序,但这需要许多努力。这次中国提出了自己的国际信用分级正是这种努力之一。

  我国希望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之前已经作了许多努力了,比如我们希望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扩大特别提款权,提高投票权。如今,我国的评级机构正在提出自己的报告,这无疑是有益我国的。

  由于如今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对欧洲许多国家都打了非常低的信用级别,欧洲国家正在与美国进行着一场博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欧洲国家,包括全世界都在被美国牵着鼻子走,这样的不合理局面必须得到改变。

  大公国际要真正转化为一个在国际上拥有权威的评估企业,从而获得市场的尊重,从而获得国际社会对其所出具的评级报告的认同,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我们现在的评级机构还处在成长期,但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的中国需要成熟的信用评级机构。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有利于全球的经济发展,也是新的国际金融秩序民主化的基础。

  怎样更迅速有效地推动中国自己的评级机构成熟起来?要建设专业的国际化的金融机构,需要我们有自己的经济数据库和国际金融人才。在欧洲债务危机时,我们大举买入了许多欧洲国家的公债,我们可以由此交换他们的一些金融数据。比如西班牙的经济具体状况。这些数据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非常庞大的各个国家的经济数据库。同时,我们也需要大量引进国际金融人才,有意识建立和培养自己的经济人才。不过企业本身的纯市场操作,还是增加大公国际本身力量的最主要途径。

  评级错了我没错

  在国际资本市场,以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标准普尔和惠誉国际为代表的3大信用评级公司,一直扮演着守护投资者利益的“看门狗”角色。穆迪擅长主权国家评级;标准普尔擅长企业评级;惠誉国际擅长金融机构与资产证券化评级。历史上的金融危机是促进信用评级发展的重要因素:“三大”尽管成立时间各不同,但业务发展均起步于20世纪初的美国铁路公司倒闭事件,并在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发展壮大。

  然而,从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到欧洲债务危机,穆迪、标准普尔、惠誉屡屡遭到“公信力”拷问。外界指责它们反应迟钝、鉴别力差,从来未能预测金融危机。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三大评级机构均未“先知先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三大评级机构甚至无一例外地给予了美国国际公司及其衍生次贷产品“AAA”的最高评级。

  与其他金融高管相比,“三大”的CEO们似乎都显得比较低调。维基百科关于他们的介绍只有短短一段,关于其个人经历的内容,主要包含在评级公司的官方网页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官网的介绍中。虽然近年来,他们在镁光灯前的露面愈发频繁——参加美国国会听证会,就信用评级机构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角色接受质询。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