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金砖四国”机制化合作上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专家解读:“金砖四国”机制化合作上路

2010年07月27日 09:35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机制化前景既取决于在金融经济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也取决于四国在政治与安全领域的战略合作

  文/陈须隆

  自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4个新兴大国在2003年被美国高盛公司称为“金砖四国”(BRIC)以来,“金砖四国”逐步展开了不同层次的对话与合作,并必然地走上了机制化合作之路。

  机制化进程成果斐然

  近年来,“金砖四国”机制化进程顺利开启,迅速拓展。

  2008年7月9日,“金砖四国”领导人在日本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期间举行简短会晤;

  2009年6月16日,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首次正式会晤,发表了《“金砖四国”领导人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会晤联合声明》(下称《联合声明》);

  2010年4月15日至16日,四国领导人在巴西举行了第二次正式会晤,再次发表《联合声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四国领导人会后共同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第三次“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将在中国举行。四国轮流举办峰会的机制赫然呈现。

  在此期间,四国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在莫斯科举行首次会议,“金砖四国”第二次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在巴西利亚举行。这个会议很可能轮流举办下去。

  同时,四国外长在多边场合会晤趋于常态化。2006、2007、2008年,四国外长在出席联大期间分别举行了三次会晤。2008年5月,四国外长还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会晤,并发表首份外长联合公报。2009年9月24日,巴西牵头在联大期间举行四国外长工作午餐会。

  四国财长借出席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之机举行四次会晤,前三次均发表联合声明。

  2009年9月,“金砖四国”国际竞争大会在俄罗斯喀山举行,会议发表联合声明。大会两年一届,2011年将在中国举办。

  2010年3月26日,“金砖四国”首届农业部长会议在莫斯科举行,四国农业部长共同签署了《“金砖四国”农业和农业发展部长莫斯科宣言》。预计,农业部长会议将继续举办。

  巴西建议四国在统计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巴西还倡议,四国最高法院间拟开展司法合作并签署司法合作议定书。

  四国有关研究机构迄今已举行四次会议,意在为四国深化合作献计献策,并推进智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印度表示愿在适当时间牵头召开四国能源部长会议,俄罗斯建议四国创建银行联合体,中国希望加强四国间的人文交流与合作。

  战略价值不可低估

  “金砖四国”机制化实属必然。四国集体崛起是一个势不可当而又漫长曲折的历史进程,需长期合作,抱团成事。

  四国要长期相互借重以不断增强各自的实力、地位和影响;要长期共同面对美欧所主导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秩序;要不断面对新的全球性挑战;要逐步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央;要经常协调相关立场与政策。因此,四国需要走上机制化的对话与合作之路,以确保合作的长期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四国机制化合作的背后,有强劲的经济推手、明显的政治意愿和长期的国际身份认同。

  “金砖四国”机制化意义重大。它将使四国“金”字招牌更加闪光。

  四国都是发展势头良好、发展前景看好的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摆脱百年一遇的危机、实现复苏向好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作用。

  四国机制化合作将有利于各自的持续快速发展,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并推动国际金融体系加快变革,创造更均衡更公平的国际经济和金融治理框架,从而有利于世界的和谐发展与共同繁荣。

  进而言之,四国是各自区域的领头羊,是最重要、最有潜力的新兴大国,通过机制化的合作,一是既可以把“金砖四国”构筑为集体崛起和与西方打交道的稳固的战略平台,又能够将之打造成不断推进多层次、宽领域务实合作的长效机制,十分有利于各自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在国际上谋权、谋利、谋势;二是可以弥补四国都不是经合组织(OECD)的成员国这一缺憾,利于加强四国间的经济合作、打造科学发展平台;三是利于防止西方在四国间打进“楔子”,使其分化策略难以得逞。

  由此可见,四国机制化合作的战略价值不可低估。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